文档介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近数十年来发展成熟的一类康复手术,给髋关节病变而致残的患者带来了福音。我院近年共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7例,除1例切口浅层感染,经应用抗生素及局部换药切品Ⅰ期愈合外,26例均Ⅱ期愈合。全组经随访,效果均满意。现将27例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20~74岁,平均54岁;股骨头置换术14例(右7例,左7例),全髋置换术11例(右5例,左6例),双杯置换术2例(均左);其中陈旧性股骨颈骨折6例,新鲜股骨颈骨折5例,股骨头菌性坏死16例;病程最短2d,最长14年。。老年人心理特点,即使在健康善良好状态下,也存在“风烛残年”老朽末日感,他们视手术为“生死关”,产生恐惧感。尤其对人工髋关节置换这种大的创伤手术,会产生更多的顾虑,怕自身承受不了手术的打击,怕得不到满意的术后护理。对此,我们对患者一方面,解释疾病的危害性和手术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向患者讲明我们术前的充分准备及术后的科学安排和精心护理,并认真制定护理计划,并同时向患者交待术前术后自身的积极配合对健康所起的重要作用。经过我们细心说服和解释,患者解除了精神负担,表示积极配合。,术前常规进行患肢牵引,本组牵引最长51d,最短为10d,平均为23d。牵引时按牵引护理,并严格注意保护肢体皮肤破损,以免发生皮肤擦伤及强力性水泡而延误手术。通过观察,本组无1例发生皮肤破损,并体会到牵引时间及重量适宜不仅解除了患髋的疼痛,而且有效的预防了髋关节周围肌肉的挛缩,有利于手术及术后功能的恢复。,如发现皮肤破损或其他部位炎症以及龋齿,及时给予治疗。本组有1例患有龋齿,术前给以拔除。,组织损伤明显,且有置入物,因此术前12h滴注抗生素,这样可保持血液中抗生素有效浓度。通过本组术前1h抗生素应用观察,除1例发生切口浅层感染外,其余效果均满意。,并认真清洗,因术者大多数是老年患者,结合老年人皮下脂肪少、皮肤弹性差、耐碱力差等特点,剃毛时绷紧所需部位的皮肤,不宜逆毛囊剃刮,清洗动作宜轻,忌用强碱性肥皂,以免降低皮肤防卫功能。,其中的单体物质可呈游离状态,吸收后发生DIC,且该手术失血量多,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每10~15分钟测查1次,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如血压在4h内稳定,可2h测查1次,次日可停。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当日血压在平时波动范围内下降4kPa,究其原因,为术中组织损伤大、失血较多、血溶量补充不足所致。经补溶后,血压恢复正常。,记录引流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大,流血多,创口内均置负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和详细记录引流量能全面反映创口渗血情况,还可预示术后体温波动时间长短,拔管时间早晚及抗生素应用时间长短。本组观察发现:10例因手术中失血量多,输血平均680ml,术后输血平均510ml;术后引流量平均570ml;拔管时间晚,平均为58h,发烧时间长,平均9d后恢复正常;抗生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