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前言
世人皆知嵩山有少林寺,但世人却不知嵩山有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的登封窑,漫说外地人、就是登封人也知之甚少,这是历史的遗憾。
嵩山历史文化厚重,源远流长。中国科学院资深研究院周坤叔先生研究的结论是嵩山文化圈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源头,是中华文明的孵化器……
登封窑陶瓷文化更是耀眼夺目,是嵩山历史文化苑中的一支奇葩,往上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就有双庙沟遗址红陶的发现,仰韶、龙山文化时期,分别在八方、夏洼和王城岗遗址有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的发现。尤其是龙山文化时期君召南洼遗址和夏都王城岗遗址白陶的发现,被专家称为瓷之源头。到了唐宋时期登封窑达到其发展的巅峰。登封窑年代之久远,品类之丰富,工艺之精良,装饰之独特,在北方地区极为罕见,尤其是北宋时期的珍珠地划花工艺,剔、刻、划综合装饰工艺,在陶瓷史上独树一帜。釉下黑彩和釉上红绿彩,开陶瓷釉上装饰之先河,对明清时期的南方彩瓷产生了重要影响。山东硅酸盐研究所著名研究员刘凯民先生的观点是:登封窑是北方民窑系最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窑口,在陶瓷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故宫博物院的老一代专家、中国陶瓷界泰斗级人物冯先铭先生、耿宝昌先生、叶哲民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都到登封窑做过遗址调查,都充分肯定登封窑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尤其是叶哲民先生在最新编写的《中国陶瓷史》上和蔡毅先生的文章里都把登封窑放在磁州窑系的第一位,还有故宫博物院的刘伟先生把以登封窑为代表的北方民窑系看做最能代表传统意义上的中国陶瓷。可见其历史地位和影响
。
然而如此重要的北方民窑系的典型窑口,今天却鲜有人知,几被历史泯灭,这是一件令人痛心的憾事。今逢盛世,作者有志于登封窑的研究、恢复、传承和弘扬,还原登封窑的历史真实,再现登封窑的历史辉煌,为中国陶瓷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资料,尽一些微薄之力,自信是一件功利之外的益事。但限于作者学微识浅,不免有缺漏和谬误之处,诚望大家斧正。
一、概述
1、登封窑地理、历史概况:嵩山,是地球上最早从海洋里崛起的陆地,有三十六亿年的历史,其连续、完整出露着地球形成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五个地质年代,被地质界誉为“五代同堂”和天然地质博物馆。这里也是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伴随着原始人类的进化,已有一万多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这里流传着许多远古造人的神话传说,被冠以东方的奥林匹斯山。
登封窑所在的登封市位于嵩山腹地,属浅山丘陵区,平均海拔为?米,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4°14″——34°58″,东经112°18″——113°46″。这里地处地球的北温带,属东南亚季风型气候,冬寒春暖,夏雨集中,秋晴气爽,四季分明。区域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多样的地理地貌,及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登封的矿产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四十余种,主要有煤、铝、铁矿、铝矾土、石灰石、白云石、硅石、钾长石、麦饭石、陶土等,是全国十五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和河南省两个铝矾土基地之一。
登封的河流分属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发源于马鞍山的狂水自北向南折西流经伊河注入黄河。最大的河流颍河,源自嵩山自西向东横贯登封全境,流经禹州、许昌、周口,自安徽颍上注入淮河。
登封的交通四通发达,郑少高速、少洛高速横贯东西,少许高速横贯南北,形成了以登封为中心的区域高速中枢。
嵩山文化甲天下,登封的历史源远流长,随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这里留下了许多原始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痕迹。这里诞生了第一块夏代青铜器,诞生了最早的夏代文字——。早在旧石器时代位于嵩山腹地的织机洞遗址,就发现了人类用火的遗迹和大量旧石器时代的遗存,距今约一万多年的历史。伴随着陶器的发明和使用,这里最早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裴立岗文化时期的双庙沟遗址,就发现有条纹灰色陶片和红陶片;在仰韶文化时期的双庙沟、告成遗址出土了罐、瓶、钵等陶器;龙山文化时期的王城岗遗址出土了大量黑色磨光的陶器残片,这不仅说明当时的制陶技术已相当发达,而且还是夏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尤其是在夏都王城岗遗址和登封君召南洼遗址发现了白陶,白陶是由陶向瓷过度的产物,因此有专家认为:登封窑所在的区域应该是中华陶瓷的发源地。所以嵩山地区是史前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高度发达的史前文化和史前文化独特的交流格局,使嵩山地区诞生了最早的国家文明,产生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夏朝,发现了人类最早的青铜器,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字,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源头。
三代以来,这里是夏王朝最早建都的地方和早期的活动中心,无论源自东方的商王朝和源自西方的周王朝,都选择了以嵩山为核心的中原地区作为其统治中心和政治中心。
秦汉治下,这里成为当时生产力最发达的地区和全国的经济中心,曾酝酿导致改朝换农民革命和农民起义,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策源地。
汉、魏以降,这里孕育了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