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区域经济学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区域经济学论文.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9/30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区域经济学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区域经济学》期末论文第1页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因素和两种力量摘要:本文将导致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地理与政策两大因素,并且认为顺市场的工业集聚和逆市场的市场分割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两种力量。并分别阐述了两种力量的作用机制。关键词:地理,政策,工业集聚,市场分割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两大因素和两种力量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地理和政策。两种力量是顺市场力量所导致的市场整合,以及逆市场力量所导致的市场分割。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地理的因素在市场力量下成为加剧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其直接的体现就是出现了工业集聚现象。在改革的前一阶段,政府的政策不仅没有努力去控制这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相反,还实施了一些带有地区倾向性的政策,加剧了地区间差距扩大的趋势,直到最近这些年,这种政策倾向才得到纠正。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而地区间的地理条件差异又非常之大,改革以来市场力量使得地理条件的差异成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基本决定因素。正如我们将要指出的那样,改革以来,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都出现了整合的趋势,要素和商品的流通、加剧了地区间的竞争,以及地区间分工的重新整合,具有地理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在发展外向型的制造业方面更加具有优势,从而出现了这一地区的制造业集聚。市场的力量对于改革以前人为均等化的资源配置体制起到了纠正作用,从而导致了改革后地区间差距的扩大。正是因为看到了市场力量加大地区间差距的作用,地方政府在分权的体制下动用自己的经济和行政力量采取了一些逆市场的政策分割市场,其初衷是通过阻碍市场整合的政策来获取更多的地方利益,但其结果却是导致国内市场的分割和重复建设,不利于地区间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就是在这样两股方向相反的力量之下,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间差距得以逐步地演化。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事实、问题与背景改革以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很多有趣的现象,这里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与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有关的一些事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事实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各个省级行政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2)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扩大。(3)城市职工平均收入和家庭人均收入的数据表明,省内部的收入差距在上升,但省内部的收入差距在不同的省之间却有趋同趋势。(4)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由于在制造业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收入决定的角度来说,所有可能影响收入的因素的地区间差距都可能导致地区间收入差距。在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形成过程中,一个因素对于收入差距的贡献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这个因素与收入的相关系数,二是这个因素本身的分布有多不平等。经过很多研究者的努力,关于中国区域经济的差距的影响因素已经基本清楚了,除了上面已经提到的各种因素以外,交通基础设施也被认为是影响地区间差距的重要因素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地理与政策(一)地理与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相互作用地理和制度在决定增长和区域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等重要,相对来说,地理的因素更为根本。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工业的发展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除了一些具有特殊条件的小型城市经济以外,一个地方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往往是以工业的发展为基础的。对于传统的经济地理学所难以解释的现象,新经济地理学给出了较为成功的解释。在新经济地理学里,一个地区的企业数量、人力资本、市场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