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古代教育思想.ppt

格式:ppt   大小:1,300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教育思想.ppt

上传人:cjc201601 2019/10/1 文件大小:1.2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教育思想.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孔子的教育思想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一)(1)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先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庶富教”“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2)教化民众是教育最直接为政治服务的表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性相近也****相远也(二)办学方针——“有教无类”“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诲焉。”——《论语·述而》(三)教育目的——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四)教学内容一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是指教学内容包括四个基本方面;二曰: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是指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三曰:《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书”,是孔子所使用的基本教材。孔子确定的教学内容有以下特点:1、偏重社会和人文科学,《六经》中包含哲学、政治、伦理、历史、文学、音乐等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2、不设宗教科目,侧重以政治和道德知识教育学生,从而抑制了宗教的迷狂,有助于形成“以道德代宗教”的中国文化模式。3、轻视自然科学和实用技术,所传授的知识限于做人和从政。(五)教学方法1、学思结合,行结统一2、启发诱导,循序渐进3、因材施教4、好学与实事求是态度——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六)树立教师的典范学而不厌、温故知新、诲人不倦、以身作则、教学相长二、孟子的教育思想孟轲(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一)教育的作用孟子强调仁政,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教育比政治本身还重要。“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轲认为,人性生来就是善的,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人人都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这四个“善端”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因而从理论上讲,人人皆可为尧舜。孟轲认为仅有这些善端是不够的,必须加以扩充,使之达到完善的境地,就可以成为圣人。教育就是扩充“善性”的过程(二)论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孟轲的教育目的也同孔子一样,是为了培养“君子”、“圣贤”及“大丈夫”。孟轲还明确地提出,办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决定了他的教育内容是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体,孟轲认为仁义礼智的基础就是孝悌。(三)教学思想1、关于教学过程孟子认为教学或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存养”、“内省”、“自得”的过程,是一个保存和发扬先天固有的“善性”的过程。2、关于教学原则和方法自求自得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四)道德教育持志养气孟子说:“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志,即人的志向,或信念与追求;持志,即坚持崇高的志向。一个人有了志向与追求,他就会有相应的”气“ 精神状态反求诸己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 当一个人的行动未得到对方相应的反应时,就应当首先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且”乐取于人以为善“。总之,凡事须严于律己,时时反思,对任何得不到预期效果的行为,都应当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改过迁善知耻是内在的心理活动,改过迁善则是知耻的外在表现。意志磨炼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三、荀子的教育思想荀子(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年)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