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齐河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园.doc

格式:doc   大小:249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齐河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园.doc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12 2019/10/4 文件大小:2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齐河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园.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齐河县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齐河县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评价单位:山东民通环境安全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11月1任务由来齐河县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园于2016年12月组建成立,东与济南市天桥区接壤,南与济南市槐荫区隔黄河相望,,济南建邦黄河大桥、京台高速黄河大桥、济齐黄河大桥与济南实现“零距离”对接,20分钟即可到达济南西客站,35分钟到达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是全县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接受“一圈一带”战略辐射、落实“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产业平台,是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高新区功能定位以医药制造业、医疗器械、专用及通用设备制造业、智能消费设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材料为主导,以孵化加速、总部经济为辅,形成科技创业创新和高新技术发展的服务平台。借助与北京中关村海淀园、山东大学战略合作关系,齐鲁高新区成功引进了中关村海淀园齐河科技城、百多安生物医学科技园、山东中恒碳纤维尖端制造、金鲁班电梯实训基地等实体化项目,中关村e谷、齐鲁驿淘、创乐堡等众创空间和创业基地,山东大学新材料与智能装备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科研院所及服务机构,引进王梦恕、葛均波等两院院士、“现代产业首席专家”等高层次人才百余名。全力打造投资10亿元,规划占地346亩的齐鲁科技小镇,集孵化器、加速器、商务楼宇、人才公寓、商超酒店等于一体,功能齐全、配套完善,打造最具投资价值的特色功能园区。齐鲁高新区将以争创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产业配套,通过科技、人才等全方位对接,承接首都经济圈、蓝黄经济圈、省会经济圈产业转移,实现高新技术成果就地转化,努力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标杆示范区、省会周边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本次规划范围位于齐河县祝阿镇东南部,西至京福高速公路,南至科技路,东至百多安生物科技园东,北至科技路北部北展堤以南的区域,。本次规划环评通过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环境现状调查,以“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为手段,在对规划区域发展历程、环境影响演变进行回顾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本轮规划进行方案影响识别与分析,预测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综合论证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另一方面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在优化规划区城市定位、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资源利用的基础上,制定规划环评的结论清单,明确生态空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环境准入等具体要求,为规划区发展提供宏观决策的科学依据,从环境保护角度为齐河县齐鲁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后续发展提出指导意见。、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实施);(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染防治法(2017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令第七十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年4月24日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实施);(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7月1日实施);(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4月24日修订);(1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令第559号);(1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2]38号);(1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8年4月28日修正);(1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70号);(15)《国务院关于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03]7号);(16)《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17)《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1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19)《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环办[2014]48号);(20)《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环境保护部令2015年第35号);(21)《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44号);(22)《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14号);(23)《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9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