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摘要.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摘要.doc

上传人:xyb333199 2016/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摘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摘要(一)《东南亚华人及其经济、政治资源利用研究》(2000-2003)进展情况之二(主持人庄国土)《东南亚华人及其经济、政治资源利用研究》近期进展情况如下:,并形成第一阶段研究成果(《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研究》《马来西亚企业集团的形成与改组》等);东南亚华人与中国侨乡的民间关系子课题已拟定第二阶段福建侨乡调查表,已与泉州晋江厦门侨乡建立联系,6月开始调查;东南亚华人政治潜力和参政情况,东南亚台商政治经济资源研究子课题正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工作,有初步研究成果。-22日将在厦门大学召开“二十一世纪初的东南亚经济与政治”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将设立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及其在中国投资和东南亚华人参政状况的议题,交流和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17-19世纪闽南人主导海外华商网络的原因》《东南学术》2001-2摘要:从清代前期到鸦片战争前夕,闽南人一直主导着海外华商网络,其影响力至今犹在。闽南海商集团崛起于宋元时期。明代中期以后,以漳州人为主的闽南海商成为中国走私贸易的中坚。明代后期漳州月港被定为中国帆船的发舶地、清初厦门被定为往南洋贸易的发舶地、长期垄断对台交通和移民等,都是闽南人独特的发展机遇,从而使闽南人在发展海外贸易和海外移民、组构海外商贸网络等活动中占有先机。郑氏海上帝国时期是海外华商网络的黄金时代,以泉州人为主的闽南海商集团掌控了北起日本、中国大陆沿海地区、台湾、南括东南亚地区的东亚、东南亚华商网络.《菲华晋江籍社团的变化及近30年与祖籍地的联系》《南洋问题研究》2001-1摘要:对家乡捐赠是华人宗亲和乡土情结的最普遍表现,对教育的捐赠向来是华人捐赠的最主要领域。尽管近20年的部分海外华人捐赠带有改善其在华投资条件的功利目的,尤其在海外华资企业集中的地区(如厦门、广州、深圳等)。但这种利益因素也常以造福桑梓的名义进行,也会强化了海外华人的“家乡”和“宗亲”情结。就一般而言,海外华人对家乡教育的捐赠则是“宗亲”和“乡土”情结所致。1978年以来,晋江和南安籍海外乡亲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捐赠达10亿元以上人民币,超过当地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很多海外华人宗乡社团、家族、个人对家乡教育的捐赠不遗余力,数十年如一日。尤其是旅菲南安后坑杨氏一族数代对家乡教育长达140年的支持和捐赠,更是华人宗亲和乡土情结的典型表现。通过菲律宾华人对晋江南安教育的捐赠状况,本文试图说明,中华文化中的血缘、地缘观念仍是联系华人与中国的重要社会纽带。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捷足先登,率先在家乡投资并取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表现这种情结的最普遍方式即是对家乡的捐赠。《论东南亚华人与中外关系中的宗亲、乡土纽带》《香港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2001摘要:社团作为个人及群体的联络、组合方式在现代社会已被广泛接受,尤其在移民及其后裔的群体中,社团通常可为其成员提供居住地政府不足以提供的庇护与机会,使社团大量存在于这类群体中。尽管当前世界各地华人社会仍存在大量传统的以地缘、血缘为纽带的社团,但其总体趋势是日渐衰弱,新型的业缘、政治、文化、学术、娱乐等社团则不断兴起。然而在菲华社会,华人社团不但绝大多数仍以宗亲、同乡为纽带,而且仍对菲华社会有较大影响力。菲华的祖籍地情结一方面因社团本土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