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3月24日《张颐武论“英雄”》张颐武
央视国际 2005年03月28日 10:16
主讲人简介: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当代文学、大众文化和文化理论。著有《在边缘处追索》、《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思想的踪迹》等论著多种,曾受北京大学派遣在日本东京大学任教。
内容简介:2002年,对于中国电影业来说,是一个不可忘却的年头,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在这一年打破了低迷多时的中国电影市场的寂静,在强大的明星阵容,和3000万美元的巨资打造下,这部以刺杀秦王为主题的武侠故事片在中国乃至国际影坛掀起了一股《英雄》狂潮。同时也在舆论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尽管有鲜花和掌声,但是如潮的批评声依旧成为舆论界评价这部电影的总的论调。
在震耳欲聋的指责声中,《英雄》却出人意料的创造了一个奇迹,在国内,《英雄》的总票房收入2亿5千万人民币,远远超出同期上映的国外大片的票房收入,在境外的票房收入也超过9亿人民币,并连续两周夺得北美票房冠军。从而成为国产电影中真正的英雄。
那么,为什么这部备受笑骂的电影会取得如此成功的票房成绩?真的是小骂帮大忙么?《英雄》魅力究竟是什么?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与您一起论《英雄》。《百家讲坛》,正在播出!
(全文)
2002年的年底,那个时候天下雪非常冷的天,那天我在五道口电影院去看《英雄》。但是我在这个门口买了票以后,你可以发现就是堵在那个门口,八点五十的晚场,还是堵在门口,有一大堆人堵在一起,等着前面那一场结束。哎呀,这个状况我觉得是从来没有过,就是我这二十年来看电影历史里边就没有这样的经历了。看电影里边你就可以发现看电影的人总是越来越少,但是到今天张艺谋这个电影创造的盛况是前所未有的。
大家一般的评论,大家如果看过的话就知道有三种评论。一种评论是说这个电影的主题就说这个秦皇不可杀。那么秦皇不可杀这个说法是媒体里边我们经常看到的,由于这个说法说明了张艺谋他就是歌颂暴君。因为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的评价是非常两极的,有人说是很好的他对中国历史做了很多贡献,但是有人说呢,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非常负面的人物,因为他焚书坑儒,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剧烈争论的一个人物。那么一般地来说很多人认为秦始皇是一个暴君,媒体里边我们很多地批评张艺谋这个电影,就是说这个电影渲染了秦始皇是一个好人,或者秦始皇不可以杀,秦始皇他创造了一种和平,这个是不对的。这是大家如果看报纸都会看到很多这样的议论
。第二说法是这个电影没有什么故事,说不会讲故事,只有画面漂亮,说只有画面漂亮,这个电影不会讲故事。不会讲故事的电影它就没有意思,不吸引人,这是第二个说法。那么第三个说法是什么呢?就是说这个电影里边只是有一些空洞的武打,没有意思。这个渲染的武打又是模仿中国裔的大导演李安他有一个电影叫《卧虎藏龙》,大家知道是中国武侠电影在奥斯卡得过最佳外语片奖的《卧虎藏龙》。那么说它是模仿《卧虎藏龙》的,所以它没有多少价值。大家很多批评,但是越批评可能大家反而奇怪的是,批评反而起了宣传的效果。这个事情我觉得就是我们面对《英雄》的时候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怎么会批评起了宣传的效果?
有两个现象是特别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就是说《英雄》这个电影,它讲的这个秦始皇故事,其实跟我们在整个中国历史里边熟悉的秦始皇的故事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家如果注意到《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