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罗城农业局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情况汇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农业局(2012年7月18日)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切入点。近年来,我县积极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我县注重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农业生产,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不断发挥农业循环经济开展模式,搞好农业内部“小循环”,推动工业介入“大循环”,从而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农业秸杆综合利用模式。我县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秸杆一直没有综合利用,近几年来,才得到开发利用。一是作原料。龙岸、黄金等地利用桑枝作培养基种植秀珍菇等珍稀食用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龙岸镇兴龙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这几年用桑枝和稻草大棚种植秀珍菇,年产值过百万元;二是作肥料。我局通过中低产田改良项目,推广秸杆还田技术,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土壤肥力,减少了肥料的投入,亩平节本增效50元。(二)肥药减量增效节约型模式。一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截止当前,全县共检测土样2万余个,发放施肥通知单3万余份,使得亩均肥料的利用率提高10%,减少化肥用量20%。二是大力推广农作物无害化防治技术。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推广频振式杀虫灯、性引诱剂、黄色粘板的应用,推广BT等生物农药的应用,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亩均减少用药成本15元,减少人工50元,亩增产量5%,亩平节本增效100元左右。(三)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实施工业介入农业的产业化模式。我县以循环经济的理念谋划农业,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以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如我县牛毕糖厂近年来引进酒精和有机肥生产,综合利用蔗渣生产食用酒精和有机肥料,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今年,我县通过广西罗城中科嘉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红薯生物质循环经济产业项目示范建设,包括年种植7万亩、总产22万吨的高淀粉红薯生产基地建设、年产3万吨生物有机肥厂建设、年产3000吨的红薯粉条加工厂建设、年产5万吨食用酒精生产线建设以及采用自然农耕法栽种,施用自行生产的微生物有机肥,年种植5万亩,年产有机大米1万吨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形成农产品生产-加工-生产的循环利用模式。目前,项目已落实高淀粉红薯基地2万亩,生物有机肥厂已完成厂房建设,即将竣工投产。通过工业介入农业循环经济,实施示范项目建设,推动全县农业循环经济的推广。二、存在的主要问题长期以来传统经济观念对农业采取掠夺性经营的发展模式,其实质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农业发展模式。传统粗放型生产,不仅浪费资源,还产生大量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污染了环境,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产生的危害和问题日益严重。一是资源利用率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二是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不强,循环经济理念尚未全面建立。重开发、轻节约,重外延、轻内涵,重增长、轻发展,重当前、轻长远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浪费资源、制造污染的现象随处可见,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还没有形成。三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