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三结合教育方案.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结合教育方案.doc

上传人:szh187166 2016/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结合教育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龙渠乡团委关于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方案(2010-2011学年度)龙渠乡团委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方案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促进教育网络工作步入正轨,我校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一、教育目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二、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安排,在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易懂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情,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同时,有计划地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与学校、社会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学会创造。教导处、少先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教育,良好品格的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三、教育方法和途径教育网络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文明****惯为重点和起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相结合,在知事、明理、动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并逐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联系的有效机制,不断巩固教育成果。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老师日常对学生的品行教育与引导,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教育内容,使学生知事、明事,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每学期,我们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校外教育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做到绝大多数学生离校不离教,并利用我镇二帝陵青少年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有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学校除健全家访制度外,每学年家长学校开班一次,每学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适时将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并进行经验交流。四、教育的领导与制度建设1、成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领导小组,由苏旗、高进伟、韩新礼、韩中科、高光谱组成,并由苏旗任组长。2、建立健全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网络领导小组会议,每月观看一次爱国主义影片,每学期聘请有关人员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或报告,班主任、科任老师每学期家访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做到重点学生重点家访。3、加强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在我校利用红领巾广播、墙报、板报、读报栏等宣传阵地,努力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五、具体工作(一)“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1、做好上门家访工作新接班班主任在接班一学期内对全班学生普遍进行一次家访,所有班主任一学期家访面达100%,每学期结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