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同一首歌教学目标(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课时分配建议:本单元可用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演唱《同一首歌》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二、发声练习:三、学习演唱《同一首歌》1、播放教学光盘里《同一首歌》,引入新课。放完后谈话:“你们对这首歌熟悉吗?会唱吗?经常在哪儿听到的呢?”学生发言。2、听范唱录音。让学生直接轻声随着歌唱的方法。也可以用“先哼唱、后唱词”的方法。3、随伴奏唱。发现学生在随唱中有错误或困难的地方,提出来专门订正、练习,然后再随伴奏唱。4、唱谱。在学生熟悉旋律的情况下,让学生跟着琴音视唱旋律。四、合唱。1、介绍合唱知识:集体演唱多声部歌曲的演唱形式称合唱,也就是说,两个声部以上的歌曲,每个声部由两人以上、以至更多的人演唱,称为合唱。按照声部组合的声区和音色的不同,可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两种。同声合唱包括童声合唱、女声合唱和男声合唱三种;混声合唱通常指男女声的混合,含有童声时则成为“混声和童声合唱”。按照声部数目的多少而分为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在合唱形式中,以混声合唱最为常见,其音响丰富、音色多样,更适宜表现宏伟、壮丽的情景和意境。混声合唱由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和男低音组成。同声合唱则以男声四部合唱、女声三部合唱较多,男声四部合唱由男高音Ⅰ、Ⅱ,男低音Ⅰ、Ⅱ组成,女声三部合唱则由女高音、次女高音和女低音合成。合唱常辅以乐器伴奏,有的合唱曲为了突出声乐表现力,有意不用乐器伴奏,纯粹由人声演唱,称无伴奏合唱。合唱适宜表现集体的思想感情。合唱在音响上讲究整体的融合性,每声部的音色应统一,声部之间的音量配合要平衡。合唱还讲究各声部旋律的相对独立性(层次性)和整体的协调性,因此掌握音准、节奏、速度十分重要。2、分两声部演唱《同一首歌》。这首歌曲二部合唱比较浅易,第一段的第二、三句和第四句的前半句为二部合唱,第二段只有第四句结尾部分为二部合唱。只要条件允许,要把二部合唱部分学会、唱好。如果确实有困难,也要把第二段的第四句结尾部的合唱学会、唱好。五、在辨认歌曲结构的基础上,处理歌曲和变换演唱形式。这首歌曲的乐段和乐句十分规整,容易辨认。先让学生自己进行乐段和乐句的区分,用彩色笔或铅笔标画出来。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自己来分析歌曲情感的处理,或者启发学生自己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在设计歌曲处理时,要注意力度变化,注意突出高潮。可以向学生设问:歌曲使你最激动的乐句在哪里?用什么样的力度来演唱、表达歌曲的感情?可用独唱、齐唱、合唱等不同演唱形式,还可以加上动作表演。第二课时:复习《同一首歌》与欣赏《我的祖国》、《大中国》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二、发声练习:三、复习《同一首歌》1、师介绍: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歌词里用“鲜花”、“大地”、“春天”、“甜蜜的梦”和“阳光灿烂”等词语,表现了我国人民在新时代里,意气风发,欢聚一堂,唱着“同一首歌”,畅叙衷肠,展望未来,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目标——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的心愿。歌词里用“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等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在改革开放年代,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真诚愿望。这“同一首歌”倾诉了人民对和平、友谊的渴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纯洁、憧憬幸福未来的思想感情。2、学生带着感情进行演唱。四、欣赏《我的祖国》1、播放教学光盘里的歌曲《我的祖国》。2、介绍《我的祖国》。它是故事片《上甘岭》的插曲。乔羽作词,刘炽作曲,作于1955年。影片《上甘岭》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著名的上甘岭战斗中,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战胜敌人的故事。这首歌是影片中战士们忍受饥渴、克服困难,坚守在坑道里,怀念祖国、思念家乡时演唱的歌曲。电影插曲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这是一首优秀的抒情歌曲。它深刻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热爱祖的坚强信念。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深受全国人民的欢迎,至今仍久唱不衰。3、再次聆听《我的祖国》。要求学生随着音乐模仿指挥,或者随着音乐划拍,以帮助学生感受、体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