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华中师范大学刘安海、孙文宪《文学理论》考研复导论1、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具体地考察文学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状况、经验和规律的专门学科。2、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另一个分支,其指导思想是文学理论、美学理论、哲学以及其他一切人文社会科学。文学批评的对象:是以作家、作品为主的一切文学现象。3、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理论,其研究对象是文学。具体说来就是:文学理论是以人类社会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探讨文学的性质、特征、构成、功能、价值和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发展等的规律,从中发现并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命题框架及研究方法的学科。4、文学理论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区别:⑴文学理论与文学史的区别:A、文学理论:共时的(把其当作静态的放在一个平面上研究)。文学史:历史的(a、按照历史的自然分期: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b、按照文学自身的发展历史:如小说的发展史:《山海经》-魏晋志人志怪-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B、文学理论:抽象的。文学史:具体的(具体的作家、作品;思潮、流派)。⑵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即文学评论)的区别:A、文学理论:抽象的。文学批评:具体的(针对具体的作家、作品)。B、文学理论:基础的、非实践的(不可能对文学现象发挥现行作用)。文学批评:实践的(可及时的对文学现象发挥作用。如西方现代小说之父陀斯妥耶夫斯基在发表小说时屡屡受挫,后因别林斯基的推崇才得以顺利出版)。5、思考题:⑴掌握文艺学、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等概念。⑵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⑶文学理论的研究范围有哪些?⑷我们应该用哪些方法研究文学理论?第一章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文学与生活的关系:1、文学与生活的关系:(16页)文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学既是反映生活的产物,又是超越生活的创造。A、从发生学的角度看,文学作为精神活动的产物,它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生活,所以人们常说生活是文学的源泉。B、从价值论的角度看,文学是为满足人类审美的精神需求而存在和发展的,生成于主体对人生的审美把握,它要求必须以想象而不是摹写或复制的方式把握社会生活,因此文学又往往高于生活。2、"摹仿说":亚里斯多德提出,A、摹仿是艺术的本质,一切艺术都是摹仿的产物,B、并且强调不同的艺术在摹仿的对象、媒介和方式上,也有各自的特点。C、它偏重于强调文学与生活间的联系,他是就文艺与生活的根本关系而言的,这种摹仿说并不排斥想象与虚构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18页)3、"摹仿说"与"感物说":(19页)A、中国古代的"感物说"主要是从思想感情的发生只能源于丰富的人生经验来讲的,揭示了生活基础对文学活动主体的制约。B、西方的"摹仿说"则强调了社会生活为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阐明了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对象的重要性。C、二者都是文学活动存在和发展比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文学源于生活,正是从这两个意义上说的。4、母题、原型的存在是否可以看作文学可以源于传统?A、母题:指源于传统的、不可再分的"最基本的情节因素",如西方文学中常见的错认身份、老少婚配、儿子寻父、子女对父亲的忘恩负义的功能。B、原型:是指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能激发读者情感反应的叙述构思、形象类型、意象、情节或人物。C、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文学传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会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但此影响绝不可与生活基础,人生经验等量齐观。因为文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文学的发展与发生都离不开创新,而任何创新都只能来自作者自己对生活(现实人生)的体认。这是传统与陈规所不能替代与无法提供的。文学传统的重要性并不是就文学发生的意义而讲,而是体现在如何影响主体对来自生活事件素材的理解和处理。D、母题、原型生成于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积累的人生经验,在这些历史经验中积淀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习惯。后世文学受原型和母题影响的现象,实质上反映了历史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和传统价值观念对现实意识的浸渗,反映了传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趣味制约-1-着文学对现实人生的理解和把握。母题、原型、模式、成规等因素影响后世文学的现象,说明文学又是一种价值形态的社会意识。5、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作用以及变化对于主体的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21页)6、巴尔扎克:"法。"(22页)A、文学,尤其是现实主义形态的叙事文学,往往具有如实描摹生活的特点。B、但即使对现实主义叙事文学来讲,真实地再现生活也不是根本目的;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同样看重文学对生活的评价和超越,同样关注文学是否能够揭示人生的意义和满足人们对美的理想的追求。C、他认为作家在摹写现实的同时还应该寻找造成现实生活所以如此的原因,思索人生的意义,并认为能否作到这一点是判断一个作者是否称得上艺术家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