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参考文献.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参考文献.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0/13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参考文献.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摘要:思维方式是人们构建社会的基本思想形式,它的形成与人类生活的地域、生产方式有密切关系,一旦思维形式的发展比较稳定,被群体接受,就形成一种惯性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将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导向作用。人们的思维方式是形成哲学思想的基础,也从美学的角度反映人的意识形态,体现在艺术的各个方面,在绘画艺术演变中可以看出中西方的差异。关键词:中西方;思维方式;绘画形式;演变中图分类号:J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564(2008)06-0019-04一、中西方思维方式的源泉及特点思维方式体现于文化的所有领域,尤其体现于哲学、科技、文学、美学、艺术以及宗教、政治、法律等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中西文化发展的源头、过程的不同使中、西方形成的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是东方思维方式的典型代表,而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则成为西方思维方式的代表。在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农耕经济的发展使人们都希望有一个相对安宁、稳定的的生产环境,以维持这种农耕的生产状态,因此,主张“非攻、尚贤”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的思想主流,进而对人进行统治,于是在中国的文化里多了些“和谐”,少了些“对立”,说到底,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关键在于一句孔子的“谦、恭、信、敏、慧”。而西方的文化,正好相反,在于一个“争”字。西方古代,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游牧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游牧经济的扩张性也就突显出来。在这种主流生产方式下,处理人、事方面就会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以己为先,“对立”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其文化中的关键。在古希腊时代就产生了将整个世界一分为二的思维模式,很早就发展起生产力,发展出以理性和逻辑为基础的认识论体系,相信世界是合乎理性的,由此产生对种种关于世界组成、数与数之间关系等问题的激烈争论,无论其正确程度如何都表现了追求物理的理性精神与强烈的“争”的意识。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中国,一般把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视为一种生生不息的自然过程,而人则是宇宙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要适应宇宙的流程,达到“天人合一”。而西方却试图为宇宙寻找一个不变的绝对存在,并从这种绝对存在出发规定万事万物的基本性质,进行“理性分析”——“一分为二”。思维方式的差异不但造成了文化的差异,也成为体现哲理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中西方艺术之所以不同面貌的出现原因正是由于其哲学基础的不同,形成中国人的思维特点是综合的辩证思维方式;西方人的思维特点是理性分析的思维方式。所谓综合,就是看问题从整体出发,注重事物各方面的普遍联系,强调对立面的统一与和谐;己为先,“对立”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其文化中的关键。在古希腊时代就产生了将整个世界一分为二的思维模式,很早就发展起生产力,发展出以理性和逻辑为基础的认识论体系,相信世界是合乎理性的,由此产生对种种关于世界组成、数与数之间关系等问题的激烈争论,无论其正确程度如何都表现了追求物理的理性精神与强烈的“争”的意识。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中国,一般把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视为一种生生不息的自然过程,而人则是宇宙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要适应宇宙的流程,达到“天人合一”。而西方却试图为宇宙寻找一个不变的绝对存在,并从这种绝对存在出发规定万事万物的基本性质,进行“理性分析”——“一分为二”。思维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