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容城文化背景简介.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容城文化背景简介.doc

上传人:dsjy2351 2019/10/14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容城文化背景简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背景资料)容城基本情况容城县位于河北省中部,京、津、石三角腹地,距北京、天津均120公里,南距省会160公里,东部紧接“华北明珠”白洋淀,其东岸有度假胜地温泉城,北有气势恢宏的明月禅寺,近临全国最大的小商品、箱包集散地白沟,津保公路、津保高速横贯全境。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总面积314平方公里,全县设3乡5镇,辖127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人。服装经济富容城全县各类工业企业2523家,形成一业为主,多业支撑的格局,,%。容城县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被誉为“服装之乡”,素有“南石狮、北容城”之称。2006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评为“中国男装名城”和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是全国著名的三大衬衫生产基地之一。全县共有服装生产企业 830家,年产值亿元企业12家,从业人员达7万多名;年产时装、衬衫、童装、针织品、棉服、(套),产值达到120亿元,服装业对财政收入、%%。三贤故土出英豪容城自秦置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磁山文化遗址”、“杨六郎晾马台”、“明月禅寺”等名胜古迹,勾起人无限遐思。容城人民的勤劳、勇敢、朴实、智慧创造了光辉的历史,元初诗人刘因、明代忠臣杨继盛、清代大儒孙奇逢并称“容城三贤”,以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胡德林、胡福才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先驱为容城增添了光辉。 近年来容城县更是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举办“十佳孝顺儿女”、“十佳公仆”、“感动容城”年度人物评选等一系列活动,涌现出了2006年河北年度十大新闻人物阴艳池、全国劳模夏长黑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容城历史文化简介磁山文化遗址位于容城县城南上坡村南的台地上。为新石器时代至商代遗址。遗址为长方形,南北长100米,东西宽20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1981年4月至1982年5月,省、地、县文物工作者对上坡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988平方米,文化层堆积一般在1~3米左右,共分四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文化。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和骨器500多件。磁山文化层出土有陶盂、支架、磨盘、磨棒等。器物形制和组合特征均与磁山文化遗址相同;仰韶文化层出土有彩陶钵和双耳褐陶罐;龙山文化层中出土有折腹盆、篮纹陶罐和双耳罐;商代文化层陶器有鬲、簋、豆、盆、纺轮、网坠等。骨器有骨锥、刀、匕和鹿角锤。石器有刀、镰、斧、凿、杵、磨盘、磨棒等。此外还发现了商代晚期的2座房址和83个灰坑。房址为长方形,有门口、门槛、顶柱(仅存柱洞)以及门口外的排水设施,房内门口均有做饭用的灶,并有烟囱通往室外,这些遗迹揭示了3000年前商民居住和生活的背景。上坡遗址的发掘,把磁山文化的分布范围由豫北冀南扩大到保定以北地区,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和考古价值。该遗址也是保定地区首次发现的磁山文化层。1982年7月,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杨六郎晾马台遗址位于容城县城东17公里的晾马台乡晾马台村。为商、周时代遗址,周围地势平坦,遗址为一长方形台地,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15000平方米。高出地表2~4米,文化层厚2~3米。197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此进行调查时发现了该遗址。1997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单位在晾马台村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暴露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