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0/14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夜书所见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学****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2、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叶绍翁写的夜书所见。板书:夜书所见二、解诗题,知作者1、简介作者叶绍翁是我国南宋的一个大诗人。2、好,我们来看这首诗,一起来读一读诗题。3、解诗题(1)你知道这里的书是什么意思吗?这里的书,就是我们现在“写”的意思。(2)谁来说说“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三、初读古诗1、一读(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一名学生读诗,正音。(强调“挑”的读音。)(3)教学多音字。这个字还在哪些词中也读挑呢?出示挑拨、挑逗、挑染来,一起读。能给它的另一个读音组组词吗?(3)齐读全诗。2、二读(1)快速地读,用“------”标出诗人所写的景物。(2)指名说,板书,再读一读词语。3、三读(1)理解“注释”A、仔细看课文,除了文字,你还发现了什么?B、①②③④与下面注释里的①②③④对应起来的,注释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用的。C、看,诗句里的促织右上角有个③,我们就到下边的注释中找③,找到了吗?D、说一说促织就是什么?E、你知道诗人为什么叫它“促织”吗?因为它在秋天鸣叫,提醒农妇冬天快到了,快织布做衣,所以又叫促织。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读,一边读诗句,一边看注释,你能读懂哪句诗?(2)学生自由读诗。四、明诗义,悟诗情(一)出示第一句:萧萧梧叶送寒声1、谁来说说“萧萧”指什么声音?(风声)2、诗中的“梧叶”指的是什么?(1)解说:梧叶(课件出示梧桐的变化照片)梧叶指梧桐树的叶子。梧桐树是一种有季节特征的树。它春天发芽;夏天叶茂;可到秋天,萧萧秋风一起,便叶黄飘落。从梧桐树的变化,我们可以知道秋天来了,天气变冷了。(2)再出示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你能把这寒声送到句子中去吗?(3)指名朗读,评价学生的朗读(二)学****第二句:江上秋风动客情。1、诗人的生活情境旁白:那一年,诗人远离自己的家乡。在秋天的一个傍晚,诗人走出旅店房门,听到秋风吹动梧叶萧萧作响,诗人顿感阵阵寒意,又回到房中看书。可是,他怎么也静不下心来了。孩子们,你说,他在想什么呢?2、学生想象说话。3、你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念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指两名学生说。)过渡:因为思乡,诗人在茅屋边久久站立,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