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什么是语法(一)定义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言中存在着词、短语、句子等大大小小的各种语言单位。要想更好地掌握运用语言,必须要懂得这些语言单位的结构构成规律与组合规律。这种结构规律,就是语法。研究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叫语法学。(二)含义语法作为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作为这种结构规律的研究成果,则往往又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语法有两种含义:一种指的是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本身,另一种指的是往往带有研究者的个人认识与看法的语法学或语法学著作。(三)类别语法可以分为词法和句法两部分。研究词法或句法规律的科学,又可以分别称之为词法学和句法学。词法学指的是研究词的结构、性质及其形态变化规律的科学,句法学指的是研究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类型的科学。二、语法的性质(一)概括性语法所要反映的,是构成这林林总总的各种语言现象中所内蕴的各类语言单位的基本结构规律。一方面,这些基本的结构规律是从成千上万类似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出来的,另一方面,依据这些基本的结构规律,又可以造出无数的合乎语法的句子,表达无限的意思,又往往因为具有某种类别化的特征,能在结构上涵盖相应方面的众多语言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法具有概括性的特征。如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类似于“我吃饭”“你写字”“他喝水”这样的句子结构,都是由“代词+动词+名词”而组合而成的“主语+述语+宾语”结构。“主语+述语+宾语”这个语法结构规则,对于类似于“我吃饭”“你写字”“他喝水”之类的语句的结构规律来说,就具有概括性的特性。(二)稳定性语法的发展变化相对缓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但并不意味着语法是一成不变的、不发展变化的,语法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要有发展变化(如20世纪后期“很淑女”之类的“副词+名词”格式)。只不过,语法上的这种发展变化相应于语言中的语音和词汇等要素的发展变化来说,则要缓慢得许多。(三)民族性语言具有民族性。语法作为能决定一种语言的基本面貌的重要要素之一,自然也带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如汉语跟印欧语系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的语言相比,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词形变化;现代汉语中有大量的量词,有诸如“一支笔”这样的“数词+量词+名词”式的结构组合,而英语却除了有部分表示度量衡单位的量词外,没有汉语中所拥有的那么多的量词,英语“apen”中也没有像汉语表述那样中间要加一个相应的量词。(四)系统性任何一种语言的语法,都是由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而构成的规则系统,都是一个有条理、成体系的整体,具有系统性的特征。每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从共时上看,对内具有相对一致性,对外则具有差异性;从历时上看,既有继承性,也有发展变化。如现代汉语中,普通话的语法系统对内具有一致性,各方言的语法系统与之有一定的局部差异。普通话的语法系统跟其他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古今汉语语法系统的关系上看,现代汉语语法系统对古代汉语语法系统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一个有条理、成体系的、完整的语法系统,就是一种语言的语法体系。三、语法单位(一)定义语法单位指的是各种有意义的语言片段。这里所说的“意义”,既包括词汇意义,又包括语法意义(如类别意义、关系意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