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简笔与繁笔.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简笔与繁笔.doc

上传人:dsjy2351 2019/10/15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简笔与繁笔.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背景资料】1、作者简介周先慎(1935—),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聊斋志异评赏大成》(合著)、《走进<聊斋志异>的艺术世界》,论文有《论<聊斋志异>清官作品的思想基础》、《<聊斋志异>继承与总结》、《奇异世界的现实人生》等。2、文艺随笔,又称文艺短评,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其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写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化。【重点难点】1、从论点的确定和论据的选择来看,本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解析:文章的第一段,作者在对比分析中提出论点,明确指出“简笔”与“繁笔”的关系,应当是“各得其宜、各尽其妙”。论证中心论点,列举了《水浒传》中《武松打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鲁迅《社戏》中的典型例子为论据,生动有力地论证了“繁”“简”、“各得其宜”的“宜”,“各尽其妙”的“妙”。这些例子准确可靠,十分典型。说明了只要相“宜”,只要能达其“妙”,则应用“惜墨如金”,使繁“用墨如泼”。文章又精选了刘勰和顾炎武的评论,深入论证了中心论点的正确可信。可见全文立论精辟科学,引论又精当有力,紧扣了中心论点,进行了层层深入的论证。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阐明观点?解析:本文是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来证明观点的。证法鲜明、准确地论证文章开头所提出的论点。选取《水浒传》、《社戏》中的典型例子为论据,证明文章应繁简适宜;引证法论述了怎样才能做到繁简得当。刘勰、顾炎武的评论,都是权威性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这种引用,起了进一步论说,深化内容的作用。3、为什么作者在论证观点过程中,先用例证法,后用引证法呢?解析:例证、引证的先后,体现了作者论述问题的层递性和思维的严密性。论证方法的选择,由文章的内容所决定。使用论证方法的先后,又根据说理层次要求来安排。要阐述繁简“各得其宜,各尽其妙”,必须列举生动的实例,才有说服力。以典型的事例开道,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引用名人警句,是要说明“繁简”绝非有意而为,而是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只要“来自生活,发诸真情”,就能做到“繁简适当”。从论证的需要来看,例证在前,引证在后,体现了说理的严密性、合理性。4、如何看待本文运用辩证观点进行分析说理,试举例说明。解析:“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这句一方面肯定了文章繁简,与文字多寡有关,但又不能单以文字多寡论。下面一句说“言简”。并非“言简”一律都好,关键要看“意赅”还是“意少”。这又是辩证地来看待问题。言语不多,却充满了辩证法。【内容解说】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具有篇幅短小、议论集中、行文自由、语言精辟、充满辩证法的特点。文章的题目是联合短语,表明议论的中心是简笔与繁笔的辩证关系。但文章在立论上又是有所侧重。在阐明“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之后,作者针对当前文学创作偏长的趋向,许多作品“写得过长”的现实,又特别强调要提倡“简练为文”,反对“繁冗拖沓”的不良文风。因此,这篇评论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在概述文章繁简的观点之后,提出中心论点:“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第二部分(2~5):论证“繁简适当”,“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的论点。这一部分又有两个层次:Ⅰ:(2~3段)举例说明繁简得当,各尽其妙。以《水浒传》为例,分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