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血培养的意义及标准操作讲课资料.ppt

格式:ppt   大小:624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血培养的意义及标准操作讲课资料.ppt

上传人:nnyoung 2019/10/16 文件大小:6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血培养的意义及标准操作讲课资料.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血培养的意义及标准操作何谓“血流感染”血流感染(BSI)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细菌或真菌)和***侵入血循环,在血液中繁殖,释放***和代谢产物,并诱导细胞因子释放,引起全身感染、中毒和全身炎症反应(SIRS),进一步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改变,引起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血流感染发病率高发病率高:尽管新型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不断更新,但BSI的发病率、死亡率并未得到相应的控制。%%,%,%~%1。涉及面广:各组织器官感染均可继发各临床科室均有发生。病情严重:发病急,病死率高。-CreixemsM,(Baltimore).2008Jul;87(4):234-、创伤、烫伤、静脉留置针、动、静脉导管、气管插管等有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因素医源性因素:广谱抗生素、激素、化疗、移植、免疫抑制剂等非医源型因素: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此外昏迷、营养不良、高龄等感染途径原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释放***及代谢产物才可引起临床感染症状。最常见的侵袭途径是通过感染患者体内的原发细菌感染病灶,如皮肤黏膜感染、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等。随着机械通气、静脉导管留置,内镜等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措施的广泛应用,侵人性操作也成为血流感染的常见感染途径,并且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科室感染情况不同各科室的血流感染发生率亦是不同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是在不同专业的ICU病房,多见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真菌感染。其次在外科病房,在外科感染中尤其在外科术后及烧伤病房中厌氧菌感染率高,往往混合性感染较多见。在儿科尤其新生儿病房,革兰阳性球菌及条件致病菌感染最为常见。此外,感染科、血液透析室、血液科、肿瘤科也有较高的感染发生率。临床表现血流感染常因原发病、病原菌、患者情况不同临床表现也复杂多变,存在较大差异。但仍有许多共同特点,如寒战、高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皮疹、肝脾大及精神、意识的改变等临床表现,甚至可出现休克、DIC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在不同人群中,如年老体弱、婴幼儿、有基础疾病等患者中临床可无典型表现,如不发热,甚至表现为低体温,实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可不上升反而下降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定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什么是血培养?血培养是实验室试验,从患者体内采血,并将其装入含有培养基的瓶中,以此来确定导致患者感染的微生物(细菌或真菌)是否已经浸入患者的血液。完整的血培养过程包括:收集样本检测、分离并鉴定导致血流感染的微生物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