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非典型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实务分析|六合区人民法院徐传洋.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非典型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实务分析|六合区人民法院徐传洋.docx

上传人:buzaiwuzhuang123 2019/10/16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非典型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实务分析|六合区人民法院徐传洋.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非典型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实务分析|六合区人民法院徐传洋作者|徐传洋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阅读提示:非典型劳动关系相比一般劳动关系,呈现出形式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它很难用法律条文直接、全面予以描述。文章阐述非典型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针对司法实务中常见的六类非典型劳动关系的认定作了分析。劳动关系的认定是劳动实体法和程序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切劳动争议案件的基础问题。现实中,非典型劳动关系相比一般劳动关系,呈现出形式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它很难用法律条文直接、全面予以描述。由于确认难度较大,此类劳动关系的法律保护相对处于模糊化和边缘化的状态,因此更加需要对相关法律适用问题进行整理分析。一、非典型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劳动法乃劳动关系之法,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体系最为核心的概念。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原征求意见稿中是这样定义劳动关系的:本法所称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有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个定义表明劳动关系包含四个要件:劳动者须为单位成员;劳动者须在单位的管理之下;劳动者为单位提供劳动;单位为劳动者支付报酬。从四个要件之中可以看出,劳动关系兼具人身性与财产性关系特征。[1]应该说,前两个要件更能体现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前两个要件是对劳动关系人身性特征的说明,劳动者在单位的管理下劳动,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具有一定程度的人身依附关系,这种依附关系是通过劳动合同或实际用工行为建立的。后两个要件是关于劳动关系财产性特征方面的规定,劳动者付出劳动,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非典型劳动关系,也可以称之为非标准劳动关系、非正规劳动关系以及特殊劳动关系等,是指在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工作场所、保险福利等多个方面不同于传统固定用工形式和就业形式的特殊类型的劳动关系。如果我们非要给非典型劳动关系归纳一下特征,董保华教授在《论非标准劳动关系》中提出的将劳动关系的“三分”和“三合”作为非典型劳动关系的特征的观点比较恰当。所谓劳动关系的三分,是指劳动关系与工作场所分离,劳动关系与持续性工作分离以及劳动关系中雇用与使用分离。非标准劳动关系相对于标准劳动关系在空间上、时间上、内容上的三分,导致非标准劳动关系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联系明显不如标准劳动关系紧密,组织从属性明显弱化。而劳动关系的三合,即劳动关系与经营关系重合、劳动关系与服务关系重合、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重合。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重合主要是指一个劳动者同时接受两个或多个雇主,在不同的时间接受不同的雇主的指令和管理。非全日制就业、兼职就业是典型的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重合的情形。对于劳动关系与服务关系重合的非标准劳动关系类型,无论从立法角度,还是从司法实践角度,目前还倾向于认定为民事雇佣关系,受民法调整。承包关系与劳动关系重合时,如果承包人无法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是否可以视作劳动者与具有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的发包人建立劳动关系,由发包人承担用工主体责任。本文认为发包人与劳动者之间不存在建立劳动关系最重要的属性——从属性。因此,对劳动关系与承包关系重合的非标准劳动关系情形,我们要区别对待,从最能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角度来进行确认。[2]总之,非典型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与一般劳动关系认定的标准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要把握后者必须对前者深刻理解,只有在深刻理解基本劳动关系认定标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准确把握非典型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二、司法实务中几种常见的非典型劳动关系的认定司法实务中,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确认,是确认劳动关系中最容易产生的争议,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一)用人单位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认定目前企业热衷于聘用退休人员,认为退休人员一般技术成熟、无需培训,且无须为其缴纳保险。实践中退休人员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障,双方因此产生纠纷。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 21 条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上海高院认为,达到退休年龄后继续在原单位工作的,按劳动关系处理;若另至新单位工作,则按劳务关系处理。[3]笔者认为,劳动者持续在用人单位工作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不论其是否可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均不构成劳动关系,按雇佣关系处理。现实中,很多达到退休年龄而未享受养老待遇的人员继续在原单位工作,没有意识到自己与单位已经不能建立劳动关系。为了保护这类特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果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导致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劳动行政部门已依法进行工伤认定的案件,涉案劳动者受伤时已过退休年龄,用人单位对此提出异议。笔者认为法院不应再就劳动关系进行审查。如果用人单位认为工伤认定书错误,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工伤案件可中止审理。另外,劳动行政部门与法院系统之间也应该加强交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