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60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10/17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名词解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古代史二1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白居易的诗。2宋初一些作家如王禹称等先后学****白居易平易晓畅的闲适唱和诗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讽喻诗由此而形成的诗风就叫“白体”。3其特征是“顺熟”“容易”“浅切”。1这是北宋初期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2有广狭二义狭义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兼指其四六文。3西昆之名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西昆指玉山。1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的诗风的诗作。2以清逸隐幽为旨趣以锤炼字句为能事。3代表作家林逋。1即指苏轼的诗在宋代的一种风格范式2其诗各体兼备风格多样。他的七绝清丽精美七古雄健豪放。3其基本风格有二一是刚健中含婀娜的清丽雄健二是豪放中加平淡的清旷闲逸。4他的诗体对宋诗能于唐诗之后别开生面起了关键性作用。1这是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特征。2他在表现形式上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3“廋劲刚健”是其显著特征。1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2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订为《半山集》亦称为“半山诗”。3主要体裁是绝句。1这是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特征。2提倡学韩杜要以学问为诗。落实于诗歌创作就是以故为新变俗为雅。3他作诗造语好奇尚硬洗净铅华风格生新瘦硬峭拔。4他重视句法发展拗句、拗律体制工于炼字用典讲究语意老重。5他的诗于苏诗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1这是陈师道的诗歌风格特征。2作诗学黄庭坚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3他标举“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力求简省字句。4其诗均为呕心沥血之作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1即指陈与义的诗歌特征。2陈与义先后学****黄庭坚、陈师道及杜甫的诗歌自创以直致、浅语入诗。3其创作风格重意境、重白描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诗风。1这是杨万里的诗歌特征。2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采用白描手法写诗。3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活的特点。4一改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词婉约派大家。2其词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流畅音调优美。3既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4其作词有倜傥的丈夫气柔中有刚。5她的艺术成就很高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1这是辛弃疾创立的词体。2他很有才情无论是婉约词还是豪放词都是刚柔相济。3喜议论好用典是其显著特征。4他的词是典型的英雄词有报国豪情也有壮志难酬的悲愤。1又叫“朱希真体”是宋代词人朱敦儒的诗歌特征。2其词语言浅白如话形象单纯、明净风格飘逸自然。3在当时词坛能自成一家开南宋隐逸词派之先河。1是宋代词人张炎的作品。2他精通音律于词学颇有心得。3他在书中精研词的音律、作法评论诸家得失多有胜解堪称宋代词论第一力作。1是宋金元时期流行的一种说唱艺术。2歌唱部分是用多种宫调的若干不同曲调组成杂以说白表演长篇故事。3它的语言通俗生动在艺术上超越了以往的各种说唱艺术获得了人们的喜爱。4它的出现对元杂剧的音乐有直接影响。1指前期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以及后期元杂剧作家郑光祖。2因为他们在元代杂剧创作中成就高、影响大所以周德清在其《中原音韵》一书中将他们并列称为“关、郑、白、马”后又称之为“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指关汉卿的《拜月庭》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1也叫“四大传奇”是在元末明初的代表作品。2包括“荆、刘、拜、杀”即《荆钗记》、《白兔记》、《拜月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1又称南曲戏文。2它原是宋代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的民间小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开始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3元灭宋统一中国后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形式。1又叫清曲在元代一般称为今乐府。2基本形式有小令和套数两种有的还有带过曲。3它是继词之后兴起的一种新的诗体。4它与传统的诗词一样属于抒情文学但诗词属于雅文学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