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预制预应力T梁预拱度计算及控制.doc

格式:doc   大小:3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预制预应力T梁预拱度计算及控制.doc

上传人:j14y88 2019/10/17 文件大小:3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预制预应力T梁预拱度计算及控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刘少修摘要:本文结合福建龙浦高速公路十里排枢纽主线桥25m预制T梁的工程实践,介绍了T梁预拱度设置的必要性及设置注意事项,提供了依据结构力学挠曲变形原理及预应力混凝土弹性计算理论计算梁体挠度的方法。关键词:预制T梁预拱度设置挠度计算1、,为使梁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来承受恒载和活载所产生的弯矩,往往布置预应力筋,通过预应力筋张拉对梁体产生的负弯矩来抵消恒载和活载产生的正弯矩。为了控制梁体张拉时产生的过大的向上反拱,则需通过对预制梁台座(底模)设置一个向下的合适的拱度来抵消反拱,所设的拱度即为“预拱度”。,如设置不合理,将直接影响梁的外观及后续工作的质量。如预拱度设置过大,为保证桥面铺装设计标高,则需增加桥跨中段铺装层的厚度,这样就增加了桥面铺装混凝土的重量,既降低了梁的承载储备又造成了浪费;如预拱度设置过小,受桥面铺装设计标高控制,桥跨中段铺装层厚度将达不到设计厚度,这样就影响了桥面的耐久性及梁体的使用寿命。预拱度的设置不仅梁底要设,梁顶也要设。如梁顶不设置预拱度,而只有梁底设置,梁片浇注完成后将会出现梁顶平、梁底凹的现象。预应力张拉后,由于预应力筋的作用,向上的拱度抵消了梁底的凹拱,却产生了梁顶的凸拱,预拱度的设置也就失去了意义。故,预拱度设置时,不仅要考虑梁底,也要考虑梁底。2、梁体挠度计算根据结构力学挠曲变形原理及预应力混凝土梁弹性计算理论,25m后张预应力预制T梁上拱度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由梁体自身产生的挠度;二是由预应力产生的挠度。具体计算时可分三种情况:①、中性轴在预应力束中间时,计算挠度用下式:(1)②、中性轴在预应力束之上时,计算挠度用下式:(2)③、预应力束近似直线时,计算挠度用下式:(3)(计算)十里排枢纽主线桥25mT梁钢束布置图及相应的断面图如下所示:“中梁支点断面”图。计算公式:(4)(5)为梁顶至中性轴的距离,为梁底至中性轴的距离将梁体参数B=180cm,c=60cm,d=20cm,H=175cm,h=155cm代入公式(4)、(5)可得:==:(6)将梁体参数及、代入公式(3)可得:《路桥施工计算手册》,C50砼弹性模量:,分别为N1、N2、N3。N1预应力束选用高强低松弛270K级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为,N2、N3预应力束选用高强低松弛270K级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为,张拉时均采用两端张拉,控制张拉应力1395Mpa,每束锚下控制张拉力为N,N为钢绞线股数。中性轴位于N1预应力束中间,计算N1预应力束产生的挠度时,采用公式(1)。N2、N3预应力束均位于中性轴之下,计算N2、N3预应力束产生的挠度时,采用公式(2)。,结合中性轴位置可得:,,,梁长L===,则N1束所产生的挠度计算如下:预应力束N2、N3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