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行为习惯养成的心理学策略.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行为习惯养成的心理学策略.doc

上传人:sssmppp 2019/10/17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行为习惯养成的心理学策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行为****惯养成的心理学策略摘要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应站回学生的立场,理解他们的正面动机。可采用公开表扬,私下批评;尊重与保护生命的自然冲动;制定符合人性与温暖的制度等三大策略来助推学生的发展。关键词行为****惯****惯养成;错误行为;正面动机中图分类号G41文献编码A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4-0014-02心理咨询中,面对错误行为有一条铁律,即站回学生的立场,理解其错误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⑴。如此,能让对方在平静的心态中觉察到自己的错误,而不至于因为被批评而进入警觉防御、大脑关机的状态。下面,结合三位老师“抓迟到”的案例,具体分析不同情境下的引导策略。案例1:一分钟的凝视②我是高一的班主任,也是本班的语文老师。那天,班上有四位同学迟到。由于迟到的同学进门总要喊报告,所以,在第四位同学进来时,我的课已被打断四次。我心里颇为恼火,就盯了他足有一分钟一一当然,全班同学也跟着盯了一分钟一一然后才让他回到座位。我没把这事放心上,但事后该学生在周记中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您的一分钟凝视,伤害了我的自尊心。”我回复他:“如果这样伤害了你,我要向你道歉。只不过今后请准时到校。我上课总是被打断,其他同学的学****也被打断,这是不合适的。”接下来的一周,我与这位学生都有点忐忑。在第二周的周记里,该同学说:“没想到老师也能道歉,心里好受多了。”他也反省了自己的过错,表示下次不再迟到。策略一: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公开表扬与私下批评,可以最大化学生的自我肯定,最小化学生的自我否定,有助于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整合,从而建立起健康自信的自我形象。高中学生正处在自我同一性混乱期,他们还不能确信自己是谁,自己好在哪,自己坏在哪。朦胧期的他们,特别在意自己的存在感。对于来自别人的任何评价,他们都会很在意,一不小心,就会触碰到那敏感的心。[2]尽管老师没有出言不逊,没有语言上的批评,但心中的不满、生气还是通过凌厉的眼神传递给了学生。而且,这不只是两人间的沟通,还暴露了全班五十多双眼睛表达的不满情绪。当师生眼神交响曲响起时,这位同学的内心因深深地感受到被指责、不屑和鄙视而无地自容。我们强调“公开表扬,私下批评”,就是考虑到青春期的孩子不够稳定的自我形象和相对敏感的内心世界。他们特别需要通过正面确认来获得自我肯定、自我认同,而无声的鄙视很容易摧毁其不稳定的自我形象,加剧自我否定,乃至自暴自弃,成为未来恶性事件的导火索。案例中,好在周记作为师生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事后有机会向老师讲述自己的感受,老师也真诚地作了合适的反馈,事情因此出现了正向转机。值得讨论的是,批评一旦从私下走向班集体或年级的更大范围,而学生得不到申诉的机会,就会引发舆论的漩涡,启动系统动力,发生集体“绞杀”现象,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这就是公开批评要特别谨慎的原因。案例2:做淘宝的高三某同学总迟到①高三某班一位同学因为迟到次数多,父母没有办法,只得请求班主任老师管严一点。是什么原因呢?在与他本人以及家长的详细访谈中,得知该生用零花钱注册了一个淘宝号,有时竟在网上忙到深夜1点。创业的兴奋与忙碌体验,自然让孩子的精力分散。由于独立创业的兴奋感远远胜过读书的枯燥,导致他情绪上对学****已提不起精神,加之睡得太迟,自然早上就起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