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0
文档名称:

【管理教学类】吕著中国通史.pdf

格式:pdf   页数:29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管理教学类】吕著中国通史.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7/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管理教学类】吕著中国通史.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自序
我在上海光华大学,讲过十几年的本国史。其初系讲通史。后来文学院
长钱子泉先生说:讲通史易与中学以下的本国史重复,不如讲文化史。于是
改讲文化史。民国二十七年,教育部颁行大学课程;其初以中国文化史为各
院系一年级必修科,后改为通史,而注明须注重于文化。大约因政治方面,
亦不可缺,怕定名为文化史,则此方面太被忽略之故。用意诚甚周详。然通
史讲授,共止小时,若编制仍与中学以下之书相同,恐终不免于犯复。
所以我现在讲授,把他分为两部分:上册以文化现象为题目,下册乃依时代
加以联结,以便两面兼顾。此意在本书绪论中,业经述及了。此册系居孤岛
上所编,参考书籍,十不备一;而时间甚为匆促。其不能完善,自无待言。
但就文化的各方面加以探讨,以说明其变迁之故,而推求现状之所由来;此
等书籍,现在似尚不多,或亦足供参考。故上册写成,即付排印,以代钞写。
不完不备之处,当于将来大加订补。此书之意,欲求中国人于现状之所由来,
多所了解。故叙述力求扼要,行文亦力求浅显。又多引各种社会科学成说,
以资说明。亦颇可作一般读物;单取上册,又可供文化史教科或参考之用。
其浅陋误缪之处,务望当代通人,加以教正。民国二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
吕思勉识。
前言
这部《吕著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史学论著的一种。吕先生先后曾著
作两部中国通史:前一部称为《白话本国史》, 年月由商务印书馆出
版;这部《吕著中国通史》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适应
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由于当时出版条件的艰难,上册于年由
开明书店出版,下册拖延到年才由开明书店出版。
这部书针对当时上海大学文科学生学****上的需要,没有采用一般通史的
体例。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下册分章按时代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政治
历史的变革。作者认为当时上海流行的通史著作,虽然在叙述理乱兴亡的过
程中,夹叙一些典章制度,但是往往缺乏条理系统,上下不够连贯,使初学
者摸不清头绪,不能构成系统的历史知识。特别是大学文科的学生,他们正
需要有系统的历史知识,以求进一步的钻研,因此就有采用这样特殊体例来
编写通史的必要。在今天看来,这种体例的中国通史,对于初学者还是有一
定用处的,它对帮助读者初步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经济、
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的历史知识有很大的好处。
当时作者编写此书,不仅是为了大学教学上的需要,还有个明显的目标,
就是想从中总结出一些历史的经验,用来指导我们今后的行动。他说:“颇
希望读了的人对于中国历史上重要文化现象,略有所知,因而知现状的所以
然,对于前途可以预加推测,因而对于我们的行为可以有所启示。”
作者当时在这部书中总结了哪些重要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的前途作了
怎样的推测?对我们的行动又作了怎样的启示呢?重点在于社会经济的变革
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方面。其中“财产”一章,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的叙述,
着重说明了中国历代社会改革思潮的主流。他认为中国古代有两大社会改革
思潮:一是儒家(主要指经今文学家)主张“三世”之说,要求从“乱世”
经历“小康”而到达“大同”的“太平世”,谋求恢复井田制,平均地权;
一是法家,主张节制资本,实行盐铁等大工商业官营,管理民间的商业和借
贷。法家的主张,汉武帝时桑弘羊曾经实行,但只收到筹款的结果,没有取
得改革社会的成效。西汉末年王莽综合儒法两家主张,进行社会改革,结果
完全失败,“乃是先秦以来言社会改革者公共的失败”( 页)。失败的根
本原因是“国家是阶级时代的产物,治者阶级总是要剥削被治者以牟利的”,
因而不可能由他们来完成有利于人民的社会改革。
作者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彻底完成有利于人民的社会改革,而且认为
“中国历代社会上的思想,都是主张均贫富的,这是其在近代所以易于接受
社会主义的一个原因”。这是作者从我国历来社会改革思潮的主流中,说明
我们所以容易接受社会主义而加以推行的原因。怎样推行社会主义呢?作者
在“实业”一章中,指出农工商三者之中,“农为尤要”,在叙述农业“自
粗耕进于精耕的过程”之后,接着检讨“中国农业进化的阻力”,认为主要
由于土地私有和小农制,其唯一的“出路是要推行大农制”,改变生产方式,
效法苏俄的集合农场,使用耕作机械,化除农民私见,因为“生活变则思想
变,生产的方法变则生活变”。
作者一方面通过对经济制度和社会改革思想发展历史的叙述,指出必然
走向社会主义的趋势;另一方面又通过对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改革思想发展历
史的叙述,指出必然走向民主政治的趋势。“政体”一章,突出地说明殷、
西周、春秋时期的贵族专制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