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文明市民教案-生态与城市建设.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明市民教案-生态与城市建设.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0/18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明市民教案-生态与城市建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明市民学校教案】第六讲生态与城市建设【提纲】1、关于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的回顾2、对态城市建设的建议1、关于生态城市理论与实践的回顾(1)生态城市理论是人类对社会文明认识的升华工业文明时期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物质财富空前增长,同时也极大地促进城市的发展,使城市数量与规模剧增,成为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城市发展与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史是一个统一的进程,城市既是人类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的汇合处,也是人类生态学和环境问题的重点。人类在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反思的同时,也对城市发展带来的人口拥挤、污染加剧、生活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进行深刻反思,从而引起人们对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视。生态城市的理念渊源很长,现代生态城市思想可追溯至爱德华〃霍华德(EdwardHoward)的田园城市。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MAB)计划》进行了最大规模的城市与人类生态学研究。MAB报告(第57集)指出:“生态城市规划即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性和生产力,提供高水平的物质和生活方式。”l984年MAB报告提出了生态城规划的五项原1则:生态保护战略(包括自然保护,动、植物区系及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基础设施(自然景观和腹地对城市的持久支持能力);居民的生活标准;文化历史的保护;将自然融入城市。这五项原则从整体上概括了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也成为后来生态城市理论发展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城市理论从认为城市发展存在生态极限,已发展到包括城市自然生态观、城市经济生态观、城市社会生态观和复合生态观等的综合城市生态理论。进入90年代,国内外生态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十分丰富,特别是把城市作为一个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系统进行城市区域的综合性分析研究,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倾向。生态城市包含社会生态化、经济生态化、自然生态化和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化,可从不同层面来解析生态城市内涵:(1)生态哲学层次——生态哲学是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发展到人一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生态世界观决定了生态城市是在人一自然系统整体协调、和谐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的发展,人、自然的局部价值都不能大于人一自然统一体的整体价值。(2)生态文化层次——生态文化摒弃了人统治自然的思想,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人一自然协调发展的文化,并成为生态城市的重要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保持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与动态发展的统一,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浪潮中保存一种比较完整的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生态。(3)生态社会层次——生态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等都将“生态化”,倡导生态价值观与生态伦理,建立环境保护机制和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使其结构合理、功能稳定,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形成公正、平等、安全、舒适的社会环境。(4)生态经济层次——生态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集约内涵式”的,在知识生产和基本物质生产中注重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生态化产业体系。太阳能、水电、风能等绿色能源将成为主要能源形式,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循环利用,自然的演进过程得到保护和发展。(5)生态技术层次——生态城市凭借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资源环境技术等新技术群和越来越强大的物质基础,超越现代城市的模式实现自我发展。生态城市对技术的选择不仅基于技术、经济的考虑,还包括资源、环境、文化和社会的标准。生态技术不以经济增长为惟一目标,还有人类健康、环境保护目标。生态技术的组织原则是循环的,实现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和可再生利用。(2)生态城市的主要特征生态城市是与生态文明时代相对应的人类社会生活空间组织形式,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社区,它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健康与活力,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人与人和谐。生态城市区别于传统城市和城乡二元模式,有以下主要特征:和谐性: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反映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高效性:生态城市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使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使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共生关系得以协调。可持续性: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臵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整体性: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的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秩序下寻求发展。区域性:生态城市建立于区域平衡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