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报告(总).doc

格式:doc   大小:131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报告(总).doc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19/10/19 文件大小:1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报告(总).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报告(总)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报告内容摘要:叙述了当前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择业以及学校和政府提供的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态度。分析我校大学生再就业择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具体数据得出可以借鉴的经验,以便大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就业观,即降低就业期望值,提升自身素质,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保证充分就业,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积累经验,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同时还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分析自己的实力、价值和需求,为自己的发展设定长远的目标。关键词:降低就业期望提高综合素质务实明确自身优劣创新精神序言在进入21世纪以后,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状困扰着每年数以百万的大学毕业生们,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这一现状还有不断加重的趋势。这一方面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结构和教育改革不彻底等问题有关,更和当今大学毕业生错误的就业观有关。窥一斑而知全豹,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主要集中西安财经学院,样本包括在校生和即将毕业的学生(因部分毕业生未在学校,故由其舍友协助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择业以及学校和政府提供的就业服务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做一简单分析。因本人能力所限,所得数据及结论并不代表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所有结论仅针对本次调查数据有效。调查时间为6月20日到6月25日,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实际73份,%。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一、大学生就业观目前现状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困扰我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2006年,我国应届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就业形势更显严峻。(一)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如图一。,在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自信的态度。但仍有41%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乐观”和“非常不乐观”的评价如图二。图一图二(二)就业地区: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结果表明(见图三):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数据显示,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图三就业价值选择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四。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图四当然,薪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一直被比喻为大学生就业理性程度的“风向标”。而这次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大多已走出开价虚高的误区(此处不贴图),有6成以上(%%)的学生将月收入定位于2000-3000元之间。在大学生对收入要求日趋合理的同时,这折射出大学生对个人发展机会的极度渴望、对自己能力和职业前景的复杂心态以及面对就业窘境的无奈。报告中显示,%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值过高的情形,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影响就业的最重要因素在就业过程中,%的学生认为“实经验及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15%、%。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多数学生的优势为“专业知识”。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五。图五(六)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六)。图六还有,学生“希望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七)寻找工作的途径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影响整个用人环境的公正、公平,但就个体而言,它仍不失为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本次调查结果就显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