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doc

格式:doc   大小:10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doc

上传人:n22x33 2019/10/20 文件大小:1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有更高更好的生活质量。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其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就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提高生活质量是经济发展的主题、社会和谐的基础。学校是一种社会生活的缩影。学生进了学校以后,同学(伙伴)关系、师生关系等非血亲关系的处理无论是对学生的学****还是对教师的教学来说,都具有直接、内在、深刻的影响。学校的教育也是一种生活状态,教育实践也是一种生活的过程。所以,学校生活质量不仅是青少年学生和教师的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会对学生的一生及教师的教学生涯产生重要影响。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尤其是高中名校中普遍存在着以牺牲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来提高“教育质量”的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的厌学和教师的职业倦怠。这种牺牲是否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的幸福总是消逝在忍受今天的痛苦付出和对明天的企盼之中,此一生岂不是要在自欺欺人中渡过?难道教育就必须对学生进行这种“善意的欺骗”? 当前教育改革更多关注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外在条件,而忽视了学校教育中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生活质量。我们认为,学生生活质量的核心是良好的人生态度,学生生活质量提升的关键在教师生活质量的提高,提升教师生活质量的关键是专业发展的自我超越,学校生活质量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多种形式对高中名校中师生的学校生活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影响师生生活质量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提升学校生活质量的对策,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提供科学依据。 2、省内外同类研究述评》《高中名校师生学校生活质量现状分析和对策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主持人:刘姝昱 “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也译为生存质量、生命质量等。1958年,美国加尔布雷思最早提出“生活质量”的概念,1966年鲍尔等人正式提出这一术语。1971年美国罗斯托提出了追求生活质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的论点。1995年的哥本哈根社会发展世界峰会指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社会进步的价值尺度。改善和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对生活质量有着不同的界定。坎贝尔将之定义为“生活幸福的总体感觉”,世界卫生组织(1993)提出的定义是: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主观体验[1]。这两个观点都倾向于反映人们的主观感受。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所包含的内容还在不断扩展。 传统的学校生活质量(QualityofSchoolLife,QSL)概念只是过分强调了学生的生活质量,而忽视了教师的生活质量[2]。我们提出,学校生活质量是由与学校有关的各种因素和教育体验所决定的教师和学生的一般幸福感,它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参与和适应程度。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每年都定期进行大规模的学校生活质量调查,据此调整下一阶段的工作。 我国有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可贵的探索。程灶火等研究了学****障碍儿童的生活质量,于1998年进行了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分析的工作[3]。胡国清等进行了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反应度的《高中生生存质量量表(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