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文档名称:

国外中小学德育.ppt

格式:ppt   大小:2,897KB   页数:5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外中小学德育.ppt

上传人:wz_198613 2019/10/21 文件大小:2.8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外中小学德育.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五章国外中小学德育世界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日益严重的道德问题,已经使各国认识到加强中小学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美国,人们把缺乏道德认知的人称为“德盲”,并认为一个“德盲”远比一个文盲对社会更具有负面效应。世界各国和地区都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把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一、当代世界中小学生道德危机及其根源(一)当代世界中小学生道德危机及其根源1、中小学生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各国所出现的中小学生道德问题多种多样,主要有:(1)十年犯罪率上升,而且朝着低龄化方向发展,这已经成为令全世界瞩目而又难以解决的严重问题。青少年犯罪率,美国常年保持5%上下,英国约3%-4%。2010年,,达到30年来最低水平。然而就整体而言,自2000年来该比率的下降速度有所减慢。青少年犯罪率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曾大幅度上升,在1993年达到最高。自此之后,该比率持续下降。但是枪械使用涉及约80%的谋杀案,被认为是造成10—24岁青少年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自2000年起,该比率的下降速度减慢,每年仅下降1%。2012年中国青少年犯罪比例:大概数据为18%以上.、团伙犯案85%以上、14-16岁80%以上.。全国约有2820万名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又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其中“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115万人。“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达25万人,其中有16万人在18岁至25岁之间。日本青少年色情犯罪率较高。日本警察有一个数据,%。这项统计从1996年开始进行统计,创下了最高的记录,青少年的色情犯罪受害者一共有1264人,%。低龄少年受害的倾向进一步加剧。(2)校园暴力事件增多 具有严重暴力色彩的日本影片《大逃杀》对日本青少年产生了恶劣影响。据统计,在过去10年间,日本的校园暴力事件上升了5倍,日本媒体甚至将校园比作“战场”。与此同时,14岁以下的低龄犯罪上升速度更快,到去年为止已占日本全部青少年犯罪的近一半,30%的中学生称自己平均每月都会遇到其他学生“突如其来的狂暴行为”。日本社会心理学家指出,这种令人忧虑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日本当今的“不良流行文化”有关,一些漫画、游戏和影视剧中含有的暴力内容,很可能导致原本心理健康、性格开朗的青少年竞相模仿,最终走上邪路。1989年日本女子高中生水泥被杀埋尸事件,是指发生在1988年11月至1989年1月,在日本东京都足立区绫濑的绑票、禁锢、***、谋杀和尸体遗弃的严重罪案的通称,震惊整个日本社会的真实***事件。亦称“绫濑水泥***案”。由於案件严重,加上涉案者当时均未成年,而且犯罪历时长,对当时的社会造成极大的打击。因为这是(日本)第一次用水泥弃尸,所以之后渐渐开始有人加以模仿。 被害人埼玉县17岁女高中生古田顺子的遗体,在东京都江东区若洲内(现若洲海浜公园敷地)被人发现以水泥密封在圆柱油桶内。凶手是四名16到18岁的高中辍学学生,将被害人监禁41日,期间施以***、殴打、焚烧等暴行至死。(3)奉行实利主义,缺乏公民责任 中小学生道德危机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日益增多的青少年缺乏远大理想,对社会和未来抱冷漠态度,信奉“个人生活至上”、“金钱至上”的准则。在美国,根据1989年的盖洛普民意测验,18岁到29岁的青年人中,89%的人说他们这一代人比20年前的同龄人要自私,82%的人说他们更多地追求物质利益。 日本对中小学生的生活和人生价值观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都在追求享用高级物品,羡慕“消极的行乐主义者”、“逃避现实的游手好闲者”。日本教育界曾用“五无主义”来描述当代日本中小学生的处世态度,“五无”即无力气(怕苦、怕劳动)、无关心(极端个人主义)、无责任、无感动(对事实冷漠)、无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