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节个体心理咨询技能第一单元系统脱敏法基本原理:肌肉松弛的放松与焦虑、恐惧之间的交互抑制。由精神病学家沃尔普创立。运用程序:第一步,学习放松。直接放松或先紧后松第二步,由轻至重建立焦虑等级。0-100分,循序渐进,级差均匀。第三步,系统脱敏。如超过25分,则继续放松。注意事项:1、不同情境分别脱敏; 2、想象次数因人而定;3、等级合理,开始等级引发的焦虑如果超过50分,则不合理;4、如无效或效果不好,可改用其他方法。**第二单元冲击疗法(1)含义:让求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或想象的唤起强烈焦虑的刺激情境中,尽管求助者在暴露过程中会产生恐惧,但是恐惧的结果并不会产生,由此惊恐和焦虑反映自行减弱或消除。又叫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的一种。分类:想象冲击疗法,更符合伦理,适应现实不方便现实冲击疗法,不允许求助者采取不适应行为运用程序:1、筛选和确定治疗对象,必做详细体格检查;2、签订治疗协议,增加求助者决心、责任心和约束力;3、治疗准备工作:确定刺激物、选择环境、备好应急药品;4、实施冲击治疗:注意把握求助者极限反映,30-60分钟。**第二单元冲击疗法(2)基本原理:尽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者恐惧反映,并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予任何强化(哪怕是同情的眼光),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因为逐渐减弱而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除。与系统脱敏的不同:程序、原理、效果和时间注意事项1、必需请求助者了解,然后签订协议;2、关键时刻的继续与中止;3、一下情况必需停止:(1)通气过度综合症;(2)晕厥或休克。**第三单元厌恶疗法含义:厌恶疗法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如此反复实施,结果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了条件联系。以后尽管取消了附加刺激,但只要求助者进行这种不适行为,厌恶体验照旧产生。为了避免厌恶体验,求助者不得不中止或放弃原有的不适行为。基本原理:经典条件反射运用程序1、确定靶症状:主要的或求助者迫切需要弃除的不良行为2、选用厌恶刺激:其强度要压倒原有的种种满足和快感厌恶刺激种类:电刺激、药物刺激、想象刺激其他刺激,比如憋气、羞辱、噪音光线针刺等3、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厌恶体验与不良行为基本同步注意:严格控制、签订知情同意书、靶症状要单一而具体**第四单元模仿法含义:又称示范法,是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得到了什么样的结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治疗方法。基本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运用程序1、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评估适应症和模仿能力2、设计示范行为:情境真实、从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3、强化正确的模仿行为:比如赞赏、鼓励、接纳等模仿法的具体方式:生活示范、象征性示范、角色扮演参与示范、内隐示范注意事项:年龄的影响;示范者的感染力以及与模仿者要有较多的相似性;对正确行为及时、恰当地强化。**第五单元生物反馈法(1)含义:通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并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了解并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它躯体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基本原理:被试根据生物反馈仪的电信号了解自己当下的生理状态,然后学常状态下不能随意控制的内脏和腺体。即学习用主观意志调节和控制植物神经系统。**第五单元生物反馈法(2)运用程序:以肌电生物反馈为例1、治疗前准备(1)专门的治疗室; (2)咨询师熟练掌握反馈仪的使用方法; (3)向对方讲解原理、方法、特点和功效。促动对方主动参与治疗。2、诊室训练(1)餐后30分开始,之前不饮用刺激性饮料;(2)姿势或仰卧或放松坐下;(3)安放电极;(4)测量肌电水平的基线值;(5)反馈训练;(6)继续治疗前进行5分钟左右的座谈;(7)初步掌握放松技巧后,可变换体位进行双向训练;(8)疗程安排。每次30分钟,第一周1-2天一次,第二周起每周两次,共约4-8周。3、家庭训练:次数渐增加,时间渐缩短。逐渐做到数分钟内达到诊室训练后的水平和状态。**第五单元生物反馈法(3)临床常用的生物反馈仪的分类1、肌电生物反馈仪2、皮肤电反馈仪3、皮肤温度生物反馈仪4、脑电生物反馈仪5、其他注意事项1、注意适应症和禁忌症,P86。2、需要求助者主动参与。**第六单元认知行为治疗(1)含义: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特点: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和行为上的改变;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