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胆囊癌晚期治疗.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胆囊癌晚期治疗.doc

上传人:drp539606 2019/10/22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胆囊癌晚期治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药治疗胆囊癌可以弥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的缺乏,既能巩固放疗、化疗的效果,又能消除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更重要的可以切断癌细胞的复制功能,也就是切断癌细胞重要的分裂方式微管蛋白合成,使细胞体积逐渐缩小。对于早期、淋巴结未受侵犯的胆管癌可采用手术切除。胆管癌恶性程度高,绝大多数病人一经确诊已属晚期,肿瘤常已侵润到周围组织,失去了手术机会。胆管癌术后很容易随血液、淋巴结转移,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中晚期胆囊癌病人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或对产生耐药的患者再次进行化疗只能导致虚弱的生命更加垂危,加速了患者死亡。临床常常可以见到,患者死因不是因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于不科学、不恰当的杀伤性治疗所致。然而,中晚期胆管癌患者唯一可行的治疗方案只能采取中医抗癌治疗,配合西医支持疗法,才能有效的控制癌细胞的再次扩散与转移,调节人体平衡,延长患者的生命。西安大唐汉方Ⅴ号方采用我国东北、云南、贵州、湖北、四川等山区野生纯天然植物组成药方,无毒副作用,运用人体12时辰气血运行时间规律,子时23点至1点及卯时5点至7点胆囊经引经给药,以其独特的靶向给药方式和药理作用,使活性杀瘤因子快速进入体内,靶向杀死癌细胞,激活免疫系统,控制肿瘤再次扩散与转移,延长患者生命周期。为每位患者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危重患者服药一周皮肤瘙痒、发黄、上腹胀痛、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明显改善,连续服用3-4疗程后影像学、免疫学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大多患者肿瘤缩小或脱落,特别对中晚期及术后放化疗复发转移的效果最佳。胆管癌概述:胆管癌是指原发于左右肝管汇合部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恶性肿瘤。原发性胆管癌较少见,%~%,肿瘤病人尸检的2%,%~%。~5倍,日本的资料则胆管癌多于胆囊癌。~。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但也可见于年轻人。二、胆管癌的临床表现:进行性梗阻性黄疸为胆管癌的主要症状,常伴有皮肤瘙痒。约一半病人伴有中上腹胀痛和发热,但程度一般较轻。少数病人可出现胆管炎的表现,约一半病人有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胆囊肿大与否,随胆管癌的部位而异。肝脏常有肿大,可在肋下或剑突下捫及,其质地较坚硬,压痛不显,后期可出现脾肿大和腹水等门静脉高压表现。三、诊断:除注意以上临床表现外,应做下列辅助检查。: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的肝功能异常,如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的增高等。:反复仔细的B超检查可显示扩张的胆管,梗阻的部位,甚至肿瘤。胆管癌的、超声像可呈肿块型、条索状、突起型及血栓状,肝内胆管癌常呈肿块或条索状,肝门部癌常为条索状,下部胆管癌常为突起型,肝门部血栓状声像可能是肝门癌、胆囊癌或转移癌。由于胆管扩张发生在黄疸之前,B超具有诊断早期胆管癌的价值。:是诊断胆管癌的主要方法,它能显示胆管癌的位置和范围,确诊率可达94%~100%。:胆管癌的CT基本表现为⑦显示为胆管癌之近端胆管明显扩张。接近肿瘤的胆管壁增厚,于增强扫描时胆管更清晰可被强化,管腔呈不规划的缩窄变形。一般可发现软组织密度的肿瘤影,其CT值为50Hu,增强扫描时被强化CT值为60~80Hu。②肿瘤多数沿胆管壁浸润性生长。胆管壁增厚,边缘欠清晰,增强扫描时可被强化而易显示。少数呈息肉状或结节状向管腔内生长,结节为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