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实践论读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践论读后感.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9/10/22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践论读后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践论》诞生的时期,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初期。那个时候抗日战争刚刚开始,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无产阶级与国民党代表的资产阶级矛盾已沦为社会的次要矛盾,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国民众齐心协力抵御外敌。而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万里长征,也在陕北站稳了脚跟。整个环境相对的宽松,毛泽东也有空余时间去总结和反思过去革命历程中党内的错误思想和路线。从当时党内的思想状况来看,存在着严重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有一些人,长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形成了片面狭隘的思想,不能理解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的知道作用。特别是刚刚结束的长征中,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这,忽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拒绝在先前革命斗争中已取得的有效胜利经验,而一味的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并以这些来误导中国的武装斗争,若非老一辈革命家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中国革命力量将彻底断送。为了总结长征及先前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清算党内严重的两种主义者,并为即将到来的延安整风做准备,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水平,毛泽东写了多部哲学著作,《实践论》就是其中之一。文章首先阐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最基本的形式是人类物质的生产活动,生产活动是人认识的基本来源。人的社会实践是多种形式的,不仅限于物质生活,因此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认识人和人的各种关系。人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生产活动的逐步发展而由浅到深的发展起来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位,认为人的实践一点也离不开、排斥一切否认实践的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同时强调认识的实践性,认识以实践为依托,又要反过来服务于实践,而认识的正确性又需要社会实践来检验。因此,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其次,文章阐述了认识的发展过程。人在社会实践中首先看到的是事物的现象表面、片面以及外在联系,这些都是感性认识。感性认识不能造成深刻的概念也不能做出合乎伦理的结论。随着社会实践的推进,当人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全部和内部联系时,人的认识就产生了质的飞跃,即到了理性认识的阶段。感性认识是低阶的,理性认识是高阶的,虽然二者阶段不同,但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虽然二者性质不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他们都具有实践性。只有再实践活动中接触认识的事物,才能够获得认识。一切真知都来源于直接经验,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事事都去经历,因此大部分来源于间接经验。这些间接经验是只有反应了客观事实,才是可靠的。在次,文章阐释了两种认识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思想。第一种认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唯理论。唯理论的错误在于没有意识到所有的理性认识均来自于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的基础则是实践。否认了感性认识,就否认了理性认识的实践性,那么这些所谓的理论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自然是靠不住的。第二是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他们认为只有感性认识是可靠的,而理性认识是不可靠,这就是经验论。经验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只有将感性的认识进行理性的改造,才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应客观事物。认识到这个阶段,只完成了一半。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之后,还需将其运用于指导实践,这就是认识的能动作用。如果用理论去指导实践获得了成功,这个认识就完成了。但是通常情况下由于各种原因,理论存在不足,那么就需要反过来对理论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