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文档名称:

海上丝绸之路.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海上丝绸之路.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9/10/24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海上丝绸之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期——秦汉“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与南海两条起航线。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发展很快。当时番禺地区已经拥有相当规模、技术水平很高的造船业。先秦南和越国时期岭南地区海上交往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西汉时期,南方南粤国与印度半岛之间的海路已经开通。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凭借海路拓宽了海贸规模,这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汉末三国处于丝绸之路从陆地转向海洋的承前启后与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同曹魏、刘蜀在长江上作战与海上交通的需要,孙吴积极发展水军,船舰的设计与制造有了很大进步,技术先进,规模也很大。在三国后面的其他南方政权也一直与北方对峙,也推动了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期——魏晋魏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广州为起点,经海南岛东面海域,直穿西沙群岛海面抵达南海诸国,再穿过马六甲海峡,直驶印度洋、红海、波斯湾,对外贸易涉及15个国家和地区,丝绸是主要的输出品。海上丝绸之路繁盛期——隋唐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在隋唐以前,即公元6世纪至7世纪,它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阻断,代之而兴的便是海上丝绸之路。到唐代,伴随着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以及非洲大陆的航路纷纷开通并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最终替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自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设市舶使后,市舶使几乎包揽了全部的南海贸易,注重经济效益,为地方和中央开辟了可观的财政来源。另外地方豪族和地方官乃至平民也直接经营海外贸易,促使社会生活发生变化。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对唐代社会的变革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宋元宋代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