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胶囊内镜检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消化科郑建玮小肠是消化道最长的器官,小肠疾病因起病隐匿、症状特异性不强和病变部位深等,使其临床诊断十分困难。传统的各种检查手段因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如99mTc核素扫描虽然对病灶有初步的定位作用,但在出血量少、间歇出血者中的阳性率甚低,而且假阳性率甚高;小肠钡灌造影术对小肠粘膜、血管性病灶的检出率较差;血管造影术对血管性和血供丰富的肿瘤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在粘膜和炎症等疾病中的诊断率不高,而且非明显出血期时检查常呈假阴性。因此,临床上非常需要能解决小肠疾病诊断的,尤其是较为直观的新型诊断器械。一、胶囊内镜的开发及应用2000年,以色列科学家经多年的开发研究,发明了胶囊内镜(capsuleendoscopy)又名无线胶囊内镜(wirelesscapsuleendoscopy)。2001年8月,美国FDA批准将其用于临床。上海2002年5月率先开展,我院2003年10月开展胶囊内镜检查。胶囊内镜26mm11mm二、适应症1、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尤其是胃镜,肠镜检查不到出血病因的)。2、慢性腹痛或腹泻疑为小肠器质性疾病所致。3、了解克罗恩氏病和乳糜性腹泻累及的范围,观察手术吻合口情况。4、监控小肠息肉病的发展。5、其他检查提示或怀疑小肠影象学异常。1、小肠出血应用于急性、复发性及隐性小肠出血,尤其是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无异常的患者。%%。对260例显性和隐性消化道出血检查发现胶囊内镜能缩短诊断时间、减少检查次数及输血量,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空肠活动性出血十二指肠降部溃疡活动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