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把握作者情感;2、朗读,美读,学会用声音传达情感。重点难点:理解诗歌悲而不伤、悲而壮的风格特点,充满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过程:一、 导入:(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音频)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一个人,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也有人对他推崇备至,说他有雄才大略, 这个备受争议的人就是 ——曹操。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曹操的一首诗歌《短歌行》,相信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大家会对曹操有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评价。二、 预习检测:1、准确读出下列句子或词语:譬如朝露青青子衿但为君故呦呦鹿鸣何时可掇越陌度阡契阔谈?绕树三匝周公吐哺2、释义: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忧从中来枉用相存契阔谈?三、 初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本环节学生很可能读不出感情,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样朗读缺少味道,所以我们要再读诗歌)四、 再读诗歌:提示 ——抓关键字,理解感情。1、本篇诗歌恰好就有关键字, 请大家找一找,作者在诗歌中反复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 ——忧。(出现三次,分别在诗歌的哪一句)2、合作探究:曹操为而忧(要求用四字短语的形式呈现)依据是诗歌中句解读(明确:曹操为人生短暂、贤才难至、功业未成而忧)3、既然诗歌整体基调是忧虑的,苦闷的,那朗读时应如何表达?(语调应,,语速应,,)找学生朗读。(学生朗读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低沉而无力或低沉而激昂,须视具体情况做不同引导,指引学生考虑下一个问题)14、同样为“忧”,作者之忧与考试之忧或生病之忧有何区别?表现在朗读中应如何处理?(曹操之忧是站在国家高度的忧,是英雄的慷慨悲歌,表面看似消极悲观,背后却是积极进取的昂扬精神)5、引入建安时期背景介绍:东汉时期中国人口的峰值曾达到6000万,但在三国末年就只剩下3000万。战争、疾疫、迫害使得非正常死亡大规模出现。曹操的诗歌《蒿里行》中就曾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描写。在这样的时代,越聪明、越敏锐的人越容易感觉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从而形成文字上的悲剧性基调。在这样的乱世中,对待人生的态度有这么几种:不以生死为念,超越生死、顺应自然,以陶渊明为代表;增加生命的长度,求仙吃药,以服用五石散的何晏为代表;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饮酒行乐,以刘伶为代表;提高生命的质量,建功立业,以曹操为代表。(特殊的时代背景,曹操的个人追求,共同形成了悲而不伤,悲而壮的风格,曹操也开创了一代文风,是为“建安风骨”)6、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曹操。五、 美读诗歌:深入理解,读出抑扬顿挫。六、 小结:有人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其实,不只在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