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山中杂诗》【南朝】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问题探究“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明确: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主题〕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借幽居的景象,暗示当时的山居之乐,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情。问题探究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问题探究“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答: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问题探究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问题探究赏析“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这两句诗。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二)竹里馆【唐】王维(山水田园诗人)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整体感知〔主题〕写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特色〕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问题探究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问题探究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答: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呼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