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青岛城市建设经验.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青岛城市建设经验.doc

上传人:ttteee8 2019/10/25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青岛城市建设经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青岛市建设国际化大城市的经验及启示青岛市位于中国山东半岛南端,全市共有常住人口715万多人,登记暂住人口约80万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现辖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城阳、黄岛、崂山7区及胶州、胶南、即墨、平度、莱西5市(其中市区一一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崂山、城阳、黄岛七区面积为1102平方公里,241万多人),,占山东省岸线的1/4强。2003年,,%。青岛市曾于1986年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后于1994年被列为副省级城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国家沿海开放城市和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重要的外贸口岸之一,我国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青岛市还光荣地成为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其建设国际化大城市的特点和经验主要如下:一、青岛市建设国际化大城市的特点(一)规划科学合理。青岛市立足滨海城市实际,构筑了“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城市发展框架:以老市区为中心(点)推进肯岛、黄岛和红岛区域三大组团环湾发展(三岛呈“品”字形布局),以长达280多公里的滨海公路为轴线,建设与中心城区紧密联系、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五个卫星城组团功能区,以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为着力点带动重点小城镇迅速壮大,推动周边县级市向都市新区方向发展,加快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信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文化中心。这种规划以交通纽带为轴线发展城市群,充分借鉴了国际区域与城市规划“发展轴理论,'的最新理论成果,符合青岛城市发展的实际,突破了城市框架体系的规划设计上大多沿用“摊大饼”的发展模式,改变了沿中心城区周边一圈、一圈地向外沿拓展的旧做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市功能之间不协调而产生的“城市病(二)定位高,面向国际化。山东省委、省政府对青岛市进行了定位:青岛市是山东的龙头,山东的窗口,代表了山东的形象,要发挥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作用和龙头作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定位,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构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框架二在实际工作中,青岛市不负山东省的期望,作为中国沿黄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自1979年与日本下关市结为第一个友好城市至今,先后同27个国家的37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或友好合作关系。2003年,,%,,港澳台胞6」万人次。作为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正在建设亚洲一流、国际先进的海上运动基地,突出了“新青岛、新奥运,,的主题。(三) 城市建设独具特色。青岛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使其自20世纪20年代就戒为著名的观光旅游城市和疗养避暑胜地。青岛市区西部为“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老风貌保护区,具有保护完好的典型欧陆风格的多国建筑,东部为现代化建筑风貌区,新、老两区相融相映,形成了“海上都市、欧亚风情”的城市特点,构成中西合璧,“山、海、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特点。奥运会帆船比赛系列大项目建成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