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基础学论文范文简简单单认识数字医学论文论文导读:数字医学,我懂吗?我能做什么?普通临床医生应该如何认识自己在数字医学中的角色?实际上,已有不少临床医生敏锐地认识到数字医学实践对推进临床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及早进行了数字医学的临床实践摸索,并取得了优异成绩。本文选自《中华医学教育探索》。《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以医学教育研究为主要内容,探讨教育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反映国内外医学教育动态,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引入人文、社会等相关学科的新观念、新内容、新方法,关注医学领域内的社会、心理、经济和法律等问题,促进大卫生观和大健康观的树立,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教育国际化的需求。阐述各类高校办学的新理念、新思路,探讨高等教育的共同规律。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动向,引导医学教育观念和手段的革新。关键词:数字医学,中华医学教育探索例如:浙江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3D技术应用于活体肝移植实践,有力地支撑了精准手术决策;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积极开展了数字骨科的创新性研究,将数字化重建与快速成型技术应用于复杂上颈椎疾患等骨科疾病的诊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对巨大肝泡型肝包虫病的诊断治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开展了基于肝脏三维图像的肝段自动划分及虚拟性肝切除临床实践,提高了肝脏外科的精准技术水平等。其中有一个团队的发展轨迹十分值得我们关注,即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团队。2002年该团队开始进行数字医学在肝胆胰外科的应用研究。他们在研究工作中克服了常用的国外Myrian等软件只能进行肝脏3D和单面虚拟手术、CT的3D功能也存在重建质量和交互性差异的弱点,在数字虚拟人肝胆胰图像3D和仿真手术基础上,率先通过对64排CT采集数据技术的改进,突破了获取活人体亚毫米图像数据的瓶颈,研发出了具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能同步立体显示肝胆胰脏器的MI-3DVS软件,实现了解剖数字化和诊断程序化;同时,在国际上率先自主研发了由外科医生操作的多功能仿真手术器械和仿真手术系统,可有力地配合MI-3DVS进行仿真手术,指导临床术前制定精准手术方案,实现了手术可视化,解决了大量的临床疑难问题,建立了我国首套数字医学肝胆胰外科数据库。黄志强院士指出:南方医科大学研发出来的三维成像技术,作为我们国家代表性的三维数字医学技术,应用于外科方面。对于临床上了解肿瘤与门静脉、肝静脉和肝动脉的关系,作为术前评估,比以前更容易了,誉其为转化医学的良好典范。总结在数字医学实践中获得优异成绩者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个关键性成功元素:(1)创新的攻关理念,即数字医学技术如何直接转化为临床病人实施精准治疗、获得最佳效果服务。(2)明确的攻关目标,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一科团队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可为外科医生直接操纵的、用于指导 精准手术的腹部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MI-3DVS—虚拟手术系统,及其要完成这个总目标必须实现的子课题(特殊组织、微小器官信息获取、图像分割、三维重建,手术导航等)。(3)多元的攻关团队,其中包括临床外科医生、解剖学专家、影像学专家、计算机专家、软件制作专家等。(4)坚韧的攻关精神,在临床科研的实施中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验证、边总结、边思考,不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