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分析 以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为例 刘申燕..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分析 以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为例 刘申燕..doc

上传人:q1188830 2019/10/26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分析 以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为例 刘申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05年第5期总第113期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JournalofABCWuhanTrainingCollege ———以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为例刘申燕(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 200333[摘要]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要成员,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之中,更容易受到冲击。随着我国金融领域改革的深化,分析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蕴藏的风险,并寻求控制办法,是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法为例,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途径和办法,以期降低利率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实现净利息收入的最大化。[关键词] 利率风险;敏感性缺口;管理[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817(200505-0029-03 利率风险是指在一定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下,利率变化给商业银行的成本及收益(净利息收入造成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对利率实行严格管制,利率水平的高低及结构变动均由中央银行统一确定。影响银行收入与成本的主要因素是资产负债规模及结构,因此,商业银行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很少考虑利率变动对其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及资本净值的影响。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大势所趋。2002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选择了8家信用社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允许存款利率上浮20%,贷款利率上浮70%(最多不超过100%。在此基础上,2003年试点单位扩大到每省可以选择1—2个县市信用社,并且试点单位在不断扩大之中。相对于管制利率,利率市场化在给商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得其利息收入产生不确定性,即商业银行面临利率风险的挑战。一、利率风险管理的方法模型自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形成了三种管理技术:第一种是表内管理技术,即对表内资产负债项目的期限进行比较和调整,管理利率风险的技术包括以收益为基础的缺口管理技术和以价值为基础的持续期管理技术。第二种是表外管理技术,指运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利率风险的技术。常用的金融衍生工具有:利率期货、利率调期、利率上限、利率下限等等。由于表外管理技术需要种类齐全的金融衍生工具和一个运做良好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以及发育成熟的法律环境;对于金融市场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商业银行运用这两种技术的条件尚不成熟。而表内管理技术是银行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传统技术,对于证券市场的需求不高。因此,本论文讨论的重点放在表内管理技术,尤其是其中的敏感性缺口管理技术上。二、利率缺口及其相关模式西方商业银行采用敏感性缺口(GAP模型作为利率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目的是管理短期净利息收入,即稳定或提高预期的利息收入。利率风险是通过计算不同时期的敏感性缺口来测量的。根据期限的不同,资产或负债分为对利率敏感性和不敏感性。利率敏感性资产(1RSA是指那些在一定时限(考察期内到期的或需要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主要包括:政府与个人借款者发行的短期证券、短期贷款、可变利率(浮动或可调整利率的贷款与证券等。利率敏感性负债(1RSL的定义则类似于敏感性资产,是指在一定时限(考察期内到期的或需要重新确定利率的负债。主要包括:货币市场借款(如联邦基金或RP借款、短期储蓄账户、同业拆放等。利率敏感性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