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9/10/27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名词解释单句词:意指儿童试图用一个单词来表现那些***用句子才能表达的含义。电报句:比单词句表达的意思明确,但其表达形式是断续的、简略的、结构不完整的,好像***的电报用语。完整句:指句法结构完整的句子。依恋:指的是个体对另一特定个体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攻击:以引起他人身体或心理痛苦为目的之故意行为且被伤害者力图避免的行为****惯化:是指个体对反复出现的刺激慢慢熟悉,对其反应越来越少的现象。去****惯化:是指刺激发生变化而引起反应增加的现象。视觉偏好法:研究者给婴儿同时呈现两个或者更多的刺激,观察婴儿对其中的哪一个更感兴趣。横断设计:又称横断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规律或特点的研究设计。纵向设计:又称追踪研究,是指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群被试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规律或特点的研究设计。错误信念范式:用于研究心理理论的一种任务,在这种任务中,儿童必须对他人并不知道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做出推断,也就是说,他人所持的信念是错误的。图式:是一种思维或活动的模式,常常被看做是儿童用于理解周围世界的一些知识基础。图式是对事实的表征,儿童通过图式来了解周围的世界。同化:把新经验纳入已有图式中加以理解的过程。顺应: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来理解新经验的过程。最近发展区:是指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在有能力的他人的指导和鼓励下可以完成的复杂任务。问答题根据皮亚杰理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经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征感知运动阶段(0-2岁)婴儿能协调感觉输入与运动能力,形成行为图式,从而理解并影响周围环境。婴儿在出生后的头两年里,从一个拥有极其有限知识的反射性的有机体,发展成一个有计划的问题解决者,已经对其自身、亲密的陪伴者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和事件有很多了解。皮亚杰把感知运动阶段划分为六个亚阶段,详细阐述了婴儿由反射性的有机体到反应性有机体的逐渐转化过程。(出生到1个月):在此期间,婴儿更多地局限在练****先天反射活动上,他们将新物体同化到已有的反射图式中,并改变反射图式,顺应新异刺激。(1~4个月):婴儿偶然发现,自己能做出和控制各种反应,如吮吸手指、发出哦哦声等。(4-8个月):婴儿发现,除了自己的身体外,还能用物体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婴儿突然对外界物体产生兴趣,表明他们已经开始能把自己和周围环境中的可控物体区分开了。皮亚杰认为二级循环反应不完全是有目的的。(8~12个月):出现有计划的反应,婴儿为了达到简单的目的,能协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作。(12-18个月):开始积极地探索客体,并试图创造新的问题解决办法,或再现有趣的结果。(18-24个月):婴儿已能进行心理操作,而且对如何解决问题表现出一定的“洞察力”。模仿的发展皮亚杰通过观察发现,8-12个月,婴儿才能去模仿榜样的新异动作。这时,儿童会表现出一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