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帛画的鉴赏艺术.doc

格式:doc   大小:96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帛画的鉴赏艺术.doc

上传人:drp539607 2019/10/28 文件大小:9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帛画的鉴赏艺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帛画艺术】帛画,中国古代画种。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现存世帛画《御龙图》,《龙凤仕女图》,《王堆汉墓帛画》,金山汉墓画》还有《楚帛书图像》都出土于长沙。帛画是种招魂****俗的产物,它一诞生就与楚文化牢牢拴在一起。【帛画概况】春秋战国时代,楚先王庙、公卿祠堂,多画天地、山川之神,古代圣贤之像。我国古代丝绸早已有很大的发展,帛画大概是章服上“画绘之事”派生出来的。【帛画的产生和发展】从考古学、历史学、文化学的角度综合分析,帛画起源于战国中期的楚国,消失于东汉。它的发展可以分为5个时期:1、战国中期为帛画的兴起期;2、战国晚期为帛画的成长期;3、西汉初期为帛画的鼎盛期;4、汉武帝时期为帛画的拓展期;5、西汉末至东汉为帛画的衰亡期。【帛画的绘技】在章法上,我国古代画家十分重视构图布局,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形式服从于内容的创作原则;二是矛盾统一的辩证规律。长沙出图的《御龙图》和《龙凤仕女图》,表现手法有以下3个特点:绘画目的,在于凸显墓主升天,因此,除招魂升天之画意外,毋需添加更多的其他形象。二、墓主人形象以典型服饰表现其地位、身份和性别,已显早期肖像画特征。三、重视形象轮廓,因此,所有人,龙、凤、鱼以及器物均以侧面表现,更显绘制效果。事实上,侧面也较正面表现易于布局。《御龙图》【名称】:御龙图【类别】:绢本帛画【年代】:战国【收藏地点】:湖南省博物馆【简介】:《御龙图》描绘巫师乘龙升天的情景。巫师宽袍高冠,腰佩长剑,手执僵绳,神情潇洒地驾驭巨龙。龙首轩昂,龙尾翘卷,龙身为舟,迎风奋进。龙尾之上立有长颈仙鹤,龙体之下有游鱼。帛画中的华盖飘带与巫师衣带随风飘动,表现巫师乘龙飞升的动势。【相关资料】《御龙图》1973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也属于葬仪中引导墓主人升天这一类祈祷性作品,画中部分还偶用了金白粉彩,它为我们了解那些金碧辉煌的楚国壁画提供了一定的实证,是迄今为止发现使用此画法的最早作品。【画面描述】画面男子,峨冠博带,上遮华盖,意态轩昂,侧身直立,腰佩长剑,手执缰绳,驾驭着一条巨龙。龙昂首翘尾,身体平伏呈舟形,龙下有鲤,龙尾翘起,一鹤立于上,圆目长嘴,顶有翰毛,仰首向天。画中人物上方有一舆盖,三条飘带随风拂动。绘者较好地把握了从细微的局部来烘托主题,画中龙、人物均面向左,而人物的飘带、舆盖上的饰物则向右,表现出较强的方向性和人御龙出行时的动感。线条优美而流畅,画面丰富而富有想象力,是一幅难能可贵的佳作。《龙凤仕女图》【名称】:龙凤仕女图【类别】:绢本帛画【年代】:战国【收藏地点】:湖南省博物馆【简介】:这是一幅带有迷信色彩的风俗画,画中的妇女在向墓中死者祝福。据史料记载,当时楚国有一种****俗观念,希望死者灵魂得以超脱,所以也有人认为,画中妇女就是墓主人,她在祈求龙凤引导她升入天国,以求得再生。【相关资料】:《龙凤仕女图》,是中国东周战国中晚期的帛画精品,1949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东南郊楚墓,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帛画之一,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一座战国楚墓中。【画面描述】:《龙凤仕女图》画面的下部偏右绘一侧身站立的妇女,头后挽一插有冠饰的发髻,细腰,身着绣有卷云纹的宽袖长袍,袍尾曳地,并向两边张开,状如花瓣,细腰上系着很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