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漫谈写实绘画的趣味(组图)..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漫谈写实绘画的趣味(组图)..doc

上传人:q1188830 2019/10/28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漫谈写实绘画的趣味(组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漫谈写实绘画的趣味(组图)    人类艺术的起源之一,是从模仿自然开始的。例如绘画是对自然外形的模仿,戏剧是对人物行为和感情的模仿。模仿的本身就有一种趣味性,从模仿过程到模仿的结果,不论像或不像,人可以在真真假假中去比较、去揣摩、去发挥。以技巧而言,模仿的越像,难度越高;如果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就不只是趣味,而是更令人叹服的真功夫了。 西方美术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能够逼真的重现自然的形体,而这种逼真写实有着久远的历史。埃及(图1)、西亚(图2)、希腊(图3)等上古文明中称得上栩栩如生的作品不在少数,特别是人物和动物的雕像经常是比例准确而造形生动。在绘画方面,从现存古代的壁画、木板画和陶器彩绘来看,技法多属于线性的描绘和色彩平涂,与真正的视觉写实还有一段距离。然而,一些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故事,又似乎能证明当时的画家还是具有“以假乱真”的写实能力的。             《掷铁饼者》 希腊的两位知名的画家,宙克西斯和帕拉修斯二人有一次公开比赛,他们各自搬出了自己的精心杰作。只见宙克西斯描绘的水果是如此的栩栩如生,以致墙头的鸟儿竟然飞向画中的葡萄想要啄食。在一片赞叹声中,宙克西斯得意的向对手说:“现在,请帕拉修斯将盖在画上的布幔揭开,让大家看看你的作品吧!”话才说完,宙克西斯发现自己犯了错误,原来帕拉修斯的画上并没有覆盖布幔,他的布幔就是画出来的。这时,宙克西斯不得不俯首称臣;因为他的画只是欺骗了鸟儿的眼睛,而帕拉修斯的画却欺骗了他,一个画家的眼睛。 另有一个传说谈到,亚历山大最欣赏的画家阿佩莱斯因为海上风暴而落难到埃及。他的敌手买通了埃及国王托勒密一世的弄臣,欺骗画家说国王邀请他参加晚宴。阿佩莱斯信以为真前往皇宫,却因擅闯宫廷被恼怒的托勒密王抓了起来。阿佩莱斯大喊冤枉,国王就要他证明自己的清白。结果画家顺手捡起火炉边的煤炭,在墙上很快的画出了骗他赴宴的弄臣相貌。国王一眼认出了自己的手下,便饶恕了阿佩莱斯。这故事也说明了阿佩莱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能快速的捕捉人物特征,才能救了自己的性命。     《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之战》 庞贝出土的著名马赛克壁画《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之战》(图4),据说就是仿自阿佩莱斯的作品。壁画气势洪大,人物众多却乱中有序。交战中,人物、马匹层次分明、动态丰富,而且光线和立体效果很自然的烘托着战争的紧张气氛。左边的亚历山大沉着進攻;而大流士神情惊慌的在战车上抬起手臂,他的马车已经掉头,前方的骑兵也在极力控制受惊的马匹,显然波斯大军已经败阵下来。两军兵马交错中仿佛能听见厮杀声,令人有置身其中的真实感。如果马赛克的仿作已经如此,那么阿佩莱斯原作的精采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只是,人类艺术的兴衰也脱离不了历史发展中“成、住、坏、灭”的规律。上古艺术的辉煌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而结束,沉寂数世纪之久。欧洲民族不得不在文化废墟中重新摸索,到了文艺复兴再次進入高峰。当时艺术家们从出土的古代文物中找到完美艺术的参照,才能很快的成熟起来。 文艺复兴艺术家意欲重拾古代希腊美学,事实上,他们在绘画的写实技术上,成就更超越古人。不仅物体的外形优美、准确,明暗、色彩运用成熟后营造出的立体感、量感和质感,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逼真和自然。尤其***法的运用,不仅精确掌握了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