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项链》教学案例.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项链》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cx545616 2019/10/29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项链》教学案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教学案例背景1、课文内容思考法国批判现实主义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是高二教材选编的一篇文章。对于高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形成文学鉴赏的基本概念与经验,小说鉴赏能力已经初步具备,读解文本的“语表层”几无困难。然而小说中人物玛蒂尔德性格中最主要的一面——“虚荣”却使许多学生困惑,因为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学生,“虚荣”在他们看来,并不包含那么多负面的东西。因此我认为阅读这篇文章既要重视研究文章呈现出的共性思想,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崭新的角度开拓更广阔的思想领域,得出属于自已的个性化感悟,从而体会到更多的阅读乐趣。2、学习任务思考 本文教学的任务,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和学习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还应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审视玛蒂尔德,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3、学生现状和日常教学现状分析在现实生活中,90后的学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世界的了解增加了,自我意识增强了,张扬个性、看重自我价值的体现是他们的特点,对“人生的价值”“高尚的人格”之类却看得较淡,日常教学中教师空洞的说教因为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有距离,所以只是隔鞋搔痒。而本文正是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其对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思考的好课例。4、学习目标确定上一堂《项链》延伸课。要求学生从“虚荣”谈起。安排写一篇作文:《谈虚荣》。鼓励学生放宽眼界,发现生活中的“虚荣”,加深思考,争取在文章中传达出自己的真切思想。其目的:一是让学生充展示自我,亮出自己的思想认识现状;二是让学生通过重新审视玛蒂尔德,进一步认识过分的虚荣的危害性以及玛蒂尔德虚荣背后的纯真、坚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案例实施过程:教师在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将自己的作文——《谈虚荣》的中心论点介绍一下,让学生先亮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学生写作实际调查:有的写应该允许自己有虚荣,因为虚荣会让自己有前行的动力;有的写虚荣其实是自尊心的表现,人难道能没有自尊吗?有个男同学写道:我非常羡慕比尔•盖茨。我也要征服世界,扬名四海,来显示自己的价值,难道我这样的虚荣心错了吗?有许多女同学写以前经常会羡慕人家的名牌衣服,发型,发现自己与玛蒂尔德有许多相似之处,发誓以后一定战胜这种可怕的虚荣心理;有的直接说虚荣心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也有的同学学完本文后,能够辨证地看待这个话题:虚荣心有危害,但也有积极的一面。教师总结并引导:听了大家的发言之后,我非常的高兴。我发现同学们不会被老师牵着走,不会受教辅资料的观点束缚。我看到了同学们思维的开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思想便体现出不同的追求境界,我面前仿佛凸现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峰,然而这些高峰是否都值得我们用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去攀登呢?我们究竟应当怎样看待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怎样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重新审视玛蒂尔德,围绕她性格中虚荣的一面,探讨“虚荣”这个话题。思考讨论:1如何理解玛蒂尔德的虚荣?造成这种思想的根源在哪里?方法:分成正反方两组发言。正方:玛蒂尔德有着强烈的虚荣心。她费尽心机终于在舞会上一夜成名,于是忘乎所以,这是虚荣心的极端表现。反方:我们不同意对方同学的看法。我们承认人人都有虚荣心,但有虚荣心不一定就是坏事。相反,有虚荣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人有上进心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