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工业防毒技术.ppt

格式:ppt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工业防毒技术.ppt

上传人:xxj16588 2016/1/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工业防毒技术.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2006安全工程系工业防毒技术郭海林主讲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程工业防毒技术? 2006 安全工程系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2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职业中毒现状?事故案例?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重庆开县发生的“12·23”天然气井喷事故?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漏引发爆炸事故?职业中毒?我国工业毒物危害现状?第二节法律法规?工业防毒法律法规发展?相关的法律体系工业防毒技术? 2006 安全工程系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3 --第一节职业中毒现状事故案例之一: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事故描述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的中央联邦首府傅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农药厂发生毒气泄露事故。45吨剧毒的甲基异氰酸酯(MIC)及其反应物在2h内冲向天空,,霎时间毒气弥漫,覆盖了相当部分市区。高温且密度大于空气的MIC蒸气,在当时17℃的大气中,迅速凝聚成毒雾,贴近地面层漂移,许多人在睡梦中就离开了人世。一座座房屋完好无损,满街遍野到处是人、畜和飞鸟的尸体,惨不忍睹。在短短的几天内死亡2500余人,有20多万人受伤需要治疗。一星期后,每天仍有5人死于这场灾难。半年后的1985年5月还有10人因事故受伤而死亡,据统计本次事故共死亡3500多人。受害者需要治疗,孕妇流产、胎儿畸形、肺功能受损者不计其数。这次事故经济损失高达近百亿元,震惊整个世界。工业防毒技术? 2006 安全工程系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4 --事故案例之一: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续1)?事故相关照片毒气所过之处牲畜尸横遍地被博帕尔农药厂毒气夺去生命的孩子工业防毒技术? 2006 安全工程系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5 --事故案例之一: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续2) 在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的沙杰汗公园举行的群众纪念毒气泄漏事件20周年集会上,一名老妇人展示由于毒气泄漏致残的肢体 毒气泄漏事件20年纪念,受害者家属手持亲人画像,围绕在烛光旁为亲人守夜工业防毒技术? 2006 安全工程系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6 --事故案例之一: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续3)?甲基异氰酸酯的物理化学性质?甲基异氰酸酯是无色、易挥发、易燃烧的液体;相对分子质量为57;;蒸气密度比空气重1倍;MIC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有活性的氢基团起反应,能和水反应并产生大量热,它能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放热的聚合反应,促进聚合反应的催化剂很多,如碱、金属氯化物及金属离子铁、铜、锌等;它是生产氨基甲酸酯农药西维因的主要原料;是一种活动性极强的剧毒液态气体,在21℃时气化,连毒物学专业工作者也不愿意在实验室里研究它。?接触MIC的容器需要用304号不锈钢和衬玻璃材料制成,输送管道需用不锈钢或衬聚四氯乙烯材料制成,容器体积要大,盛装MIC的量只容许占容积的一半,大量贮存时应使温度保持在0℃。?MIC产品规格要求含量不小于99%,%,%。MIC中残留有少量光气,它能抑制MIC与水反应及聚合反应,但光气也能提供氯离子,可腐蚀不锈钢容器。因此,每套设备使用5年应更换。工业防毒技术? 2006 安全工程系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7 --事故案例之一: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续4)?事故原因有人对本次事故进行了较详细分析,找出67条事故发生原因。主要原因如下。?直接原因?610号贮罐进入大量的水和产品中氯仿含量过高(%,而实际发生事故时高达12%-16%)。?12月2日当用氮气将MIC从610号贮罐传送至反应罐时没有成功。部门负责人命令工人对管道进行清洗。按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应把清洗的管道和系统隔开,在阀门附近插上盲板,但实际作业时并没有盲板。?水进入贮罐后与MIC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和热量。因为热量累积,加之氯仿及充气提供的离子起催化作用,加速水和MIC之间反应;而且氯离子腐蚀管道(新安装的安全阀排放管不是不锈钢而是普通钢),使其中含铁离子等催化MIC发生聚合反应也产生大量的热,加速水与MIC之间反应。使MIC蒸发加剧,蒸汽压上升,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使压力上升。故这类异常反应到后来愈来愈烈,导致罐内压力直线上升,温度集聚增高,造成泄漏事故发生。,温度至少达到200度。工业防毒技术? 2006 安全工程系中国地质大学安全工程系-- 8 --事故案例之一: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续5)?其它原因?厂址选择不当。?当局和工厂对MIC的毒害作用缺乏认识,发生重大的泄漏事故后,根本没有应急救援和硫散计划。?工厂的防护检测设施差,仅有一套安全装置,由于管理不善,而未处于应急状态之中,事故发生后不能启动。?管理混乱。工艺要求MIC贮存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