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19/10/30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代社会信息发达,阅读业务杂志能让我们这些普通老师与名师课堂亲密接触。特别是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后,使我们与名师课堂走得更近,也走得更勤了。很自然的,我们许多老师也把名师的课堂或多或少地“搬”进了自己的课堂。我曾经在网上认真观看了北大附小潘东军老师的****作教学课《介绍我自己》,深为潘老师完美的设计、适时的引导和精炼的语言所折服。该课分两课时设计,第一课时是指导和****作,第二课时是讲评和修改。课堂一开始,潘老师就为学生设置了共度快乐时光的情境,弄清楚一个人的声音、外表、性格、爱好、经历等都和别人不一样,这就是一个人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做“找特点”的游戏,将男女各一名同学请到讲台上,让学生观察,说出他们的不同之处。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潘老师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进行比赛。然后让学生大胆地介绍自己。还告诉孩子们,自己介绍自己,要介绍什么不介绍什么都是自己做主,自己说了算。学生在潘老师的引导下,或在班上大胆发言,或在小组内交流,说出了自己的长相、性格、爱好或与众不同的经历等。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老师说得少而精,学生说得多而有个性。这个时候学生完成****作就水到渠成了。第二课时,潘老师设置的情境是快乐时光续集。同样以游戏“猜猜我是谁”开头,念的是学生的****作片段,要大家猜猜是哪个同学,让学生明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别人就能猜到。然后是写得最好的两个同学朗读自己的文章,大家交流他们哪里写得好。接着指导学生怎么改作文,老师示范后,就是同学互改,最后是自己修改,学生的作文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了一个台阶。这样的课堂很轻松也很实在,对学生很有用。我想,能不能把这堂课搬进自己的课堂呢? 前不久,我校举行****作教学比武,正在教一年级的我也要参赛,于是我决定学****潘老师,也上《介绍我自己》。在试教时,考虑到她教的内容是第六册,而我们这里的三年级还在读第五册,她的教学时间是两课时,而我只有一课时,我决定降低****作的难度,用范文引路,“扶”着学生走。再加上是用别的班上课,我和学生都不熟悉,我就用自我介绍开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暗示“自我介绍”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中间的环节就跟潘老师设计的差不多。可是学生并没有潘老师的学生那样积极发言,即使发言也没有那些同学说得那么清楚具体,我不得不越俎代庖,帮他们说清楚说具体,于是变成我说得多学生说得少。我还是担心学生不会写,又出示了两个****作片段和一篇学生****作让学生读,再让学生写。学生写****作时,我巡视发现,所有的同学都会写了,不过大多都是仿照我出示的范文写的。由于前面指导时间花得过多,学生没能在课堂上完成****作。让一个学生念一念自己写的精彩片段后,我作了一个简单的讲评,这堂课就匆匆结束了。课后,我进行了认真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要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教师的指导就是要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把句子说清楚,说生动,说具体。而我,课堂一开始的自我介绍,虽然起到引路的作用,但是同时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我不应该低估学生,应该像潘老师那样直接用游戏引入课题,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针对学生年龄小****作知识不够****作经验不多的情况,我也不应该照搬潘老师指导学生写全文的设计,应该选取一个方面,在这一节课里完成。比如就学写人物的外貌,告诉学生怎么观察人物的外貌,怎样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写清楚,写生动,写具体,怎么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