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 (2).ppt

格式:ppt   大小:427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 (2).ppt

上传人:86979448 2019/10/30 文件大小:4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 (2).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孟子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有《孟子》(现存七篇)一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等的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主张:孟子提出了施“仁政”、行“王道”的政治主张。希望君以民为贵,反对暴政害民,反对掠夺性战争,盼望贤明的君王统一国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文词汇。2、学****本文层层论证的方法。3、理解“人和”的含义。下列加线字的读音你能读准吗?1、七里之郭2、米粟非不多也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4、亲戚畔之guōsùyùpàn你能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吗?1、环而攻之而不胜。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城非不高也。4、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研读课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首先,……其次,……最后……第三段中:① 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如何? ② 战争结果如何? ③ 为什么?第二段中:① 守城一方的地理条件是什么? ② 攻城一方的攻势如何? ③ 这场战争结果怎样? ④ 原因何在?“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这几句话运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方法?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探究双重否定表肯定,极力强调这种条件的优越,以示理应守住。双重否定句;排比修辞;从第2、3自然段来看,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什么?那么孟子认为“人和”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小结天时、地利、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