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ERP的含义
ERP的正式命名是在1990年,美国Garter Group公司在当时流行的工业企业管理软件MRPⅡ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估MRPⅡ的内容和效果的软件包,这些软件包被称之为ERP。最初ERP只是一个为企业服务的管理软件。之后,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公司SAP在20多年为企业服务的基础上,对ERP的定义提出了革命性的“管理+IT”的概念。ERP虽然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中,但是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地定义。比较有代表性地定义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地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地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ERP经历了从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到闭环MRP,到MRPⅡ(Manufacture Resource Planning),再到ERP的发展历程,从闭环MRP发展到MRPⅡ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把财务和成本管理纳入到系统中来。
目前对ERP厂商的评价,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国外的高端,台湾的实际,国内的一般”,基本上描述了企业对不同ERP产品的观点。现在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国外ERP厂商有:SAP 、ORACLE 、PEOPLESOFT、 BAAN、 IFS等,技术好,价格也很高昂;台湾的有天心(SUNLIKE)、UP)、鼎星、宝盛等,国内的有用友(UFSOFT)、金碟(KINGDEE)等。
ERP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企业的事务处理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信息处理由事后控制走向事中控制,为企业减少库存,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最终提高企业的全面竞争力。所有的努力最终都直接或间接的体现在成本上。
2、ERP系统的成本管理原则
ERP成本管理的原则事管理会计的原则,与财务会计相关联的成本核算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而已。管理会计侧重于为其余内部提供信息,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
现代会计学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分,其中财务会计的事务处理更多的受到各国、各地财务法规、管理的影响,比如我国的财务核算体系与西方就有很大不同。ERP的一个重大的改进就是实现了财务系统和生产系统的同步,也就是资金流和物流的集成。面对当今动态的市场,越来越短的产品周期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ERP不是停留在仅仅能够完成计算机化的成本记录、归档等传统任务,更多的事贯穿于ERP成本管理中管理会计的原则和思想。
(1)从系统本身来看,ERP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部曲”的统一,一套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也体现在成本管理中;
(2)从具体的管理方法来看,常见的ERP系统都强调能够实现标准成本的预先确定,实际成本发生后的成本差异的分析,成本中心为主题的责任成本管理等功能,而这些都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
(3)从国内的应用环境来看,过去引进的MRPⅡ软件中的管理会计部分曾被认为是不适合国情,但随着我国财务制度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新的财务准则的不断出台以及企业科学决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