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何为师教师是什么?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自从韩愈写了《师说》之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成了教师所遵循的法则,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则成了其题中应有之意。直到今天,人们一谈起教师,无不以此作为引证。教师是什么?教师就是教师!不要再用其他职业来比喻教师,也不要给教师太多美丽的光环!无论如何,我们都会承认,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给我们以深远而重大影响的,除父母之外,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了!我们的老师教师节的由来(9月10日)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感恩教师节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早在1932年,民国政府曾规定6月6日为教师节,解放后废除了6月6日的教师节,改用“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教师节,但教师节没有单独的活动,没有特点。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新生入学开始,即尊师重教,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恢复建立第一个教师节,从此以后,老师便有了自己的节日。世界教师节(10月5日)为纪念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颁《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将每年的10月5日定为世界教师节。名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华罗庚尊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回国的时候,曾经回故乡金坛做学术报告。有一天,人们发现华罗庚从进入会场开始,就一直非常尊敬地对待一位老人。对他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就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华罗庚固然对所有的父老乡亲都很热情,为什么对这位老人情有独钟呢?直到华罗庚在做报告之前,才揭开这个谜。只见他特意把老人请到台上,并向他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然后深情地向大家介绍说:“这是小时候教过我的一位老师,今天能见到他,让我倍感欣慰。没有老师当年的辛勤培育,就没有我的今天啊!”会场上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程门立雪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塑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入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几类学生上等的学子,能接受老师的折磨,忍耐上进中等的学子,能接受老师的鼓励,奋发图强下等的学子,能接受老师的赞美,爱中成长劣等的学子,什么都不能接受,事事叛逆讨论:我们的老师老师的习惯老师的特点老师的性格……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感谢师恩尊我老师爱我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