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李书福与沃尔沃:文化融合那点事.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书福与沃尔沃:文化融合那点事.doc

上传人:q1188830 2019/11/1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书福与沃尔沃:文化融合那点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李书福与沃尔沃:文化融合那点事                        文化融合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能够以人为本,真正懂得并善于尊重人,不只是文化,一切差异都将不融自合,“天堑变通途”。吉利并购沃尔沃轿车,无疑是近一段时间以来的舆论兴奋中心。当3月28日最终协议一签署,媒体更是一片尖叫。《环球时报》发出社评:“让我们为吉利的勇敢竖大拇指”!这可能代表中国人大多数的民意,据新浪网调查,%的网民看好吉利并购沃尔沃;腾讯网的调查也显示,近6成的网民认为“吉利并购沃尔沃会运营得更好”。作为吉利掌门人,李书福先生也没有故作深沉,在签约现场就兴奋地表示“娶”到了世界大明星。并购的忧虑但忧虑并非没有,最紧迫的比如现金流,尽管沃尔沃轿车在2009年开始企稳向好,,据称每卖出1辆就亏损4400美元,如何迅速扭亏为赢,这是当务之急,尽管李书福提出2011年实现盈利,但为数不少的人怀疑,悲观者甚至认为吉利并购沃尔沃不仅救不了沃尔沃,甚至要拖累吉利。再比如沃尔沃原有的庞大海外营销网络怎么管理,瑞典的高工资和高福利怎么维持,沃尔沃与吉利两种品牌怎么协同……一个个都十分揪心,弄不好全盘皆输。事实上,在最终协议还没有签署的时候,甚至在吉利刚宣布并购沃尔沃轿车的时候,就已经有尖锐的怀疑,由于沃尔沃已是从大名鼎鼎的福特“改嫁”,一些业内人士尖锐质疑:福特都没有做到,吉利能做到吗?这部分也基于中国公司跨国并购的惨淡。海尔对美国美泰克的收购以失败告终,TCL与欧洲汤姆逊的整合亦以尴尬收场,联想的Levono和IBM的Thinkpad虽然有惊无险,但至今似乎仍没有效整合……由此也生发出对吉利掌“沃”的严重忧虑:技术和财务整合很好办,全部的硬件整合都好办,但文化的融合怎么办?这的确是个问题,就像中餐的筷子遇上了西餐的刀叉、中医的郎中遇到了西医的大夫,完全是不同的两种工具和两种语言,弄不好就是大问题,就像两个人可以同床异梦,抑或貌合神离。顺手又翻起郑磊博士的《海外鏖兵》,这部副标题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践案例与行动指南”的专著是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推出的重点图书,记录全面,分析深刻,每有思想的火花,堪称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一个阶段的总结,荣获“新浪年度最佳商业图书”称号。对文化融合问题,郑博士会怎么说呢? 出乎我的意料,一部《海外鏖兵》,从头到尾根本就没有专门论述过文化融合问题,目录页更是几乎找不着“文化”两个字,仅只有最后一章第一节标题是所谓“提升企业文化的国际化内涵”。让人颇感没道理,是文化融合根本不是问题,还是文化融合可以化作技术问题处理? 于是找郑博士当堂对质:大作论的是企业跨国经营,怎么连文化融合也不涉及?郑博士在QQ里呵呵一笑,并连忙纠正我:文化问题咋没涉及呢?我在论述每个具体案例时,都有文化方面的检讨。我一下子心领神会:文化问题虽然重要,但不是高谈阔论,更不是空对空,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化作技术问题一个个去处理,形而上的文化不应该也不能够脱离形而下的具体问题来谈。但追思仍没有结束,最明显的,在具体进行文化融合时,是不是存在一个关键的发力点呢?尽管不看好的人不少,我对吉利掌“沃”的文化融合很信心。道理很简单——准确讲,事实很明确,吉利并购沃尔沃轿车本身就是一次完美的文化融合,而且不只是福特与吉利各自所代表的文化的融合,而且涉及沃尔沃总部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