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山西水资源短缺的法律对策    论文导读:加强节水教育。重要的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贯彻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高耗水项目的水资源综合评价制度。关键词:缺少,节水,水价,环境影响评价山西是水资源最为紧缺的两个省之一,人均水资源为381立方米,仅为全的1/6,远低于人均500立方米的国际极度缺水标准,这种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山西的经济发展和民生发展。 1山西的缺水现状水资源是指可以更新补充,可供永续开发和可被利用的水源。我国《水法》所指水资源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即是陆地水水源。山西是全国水资源最为贫乏的省份之一。山西水资源总量为142亿立方米,人均占水量为381立方米,相当于全的17%,%。山西河流基本上属于外流水流,分属于黄河、海河两大水系,地表径流量受地形、降水的影响,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西北部水资源比较贫乏。且时间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且年际变化较大。山西地下水资源为12146亿立方米,但可采资源只占45%。目前山西水资源开发比例已高达68%,远远超出20%-40%的国际公认用水标准,地下水位已经下降到1100-1200米,水资源持续锐减。全省目前城市缺水量约60万吨,50万农村人口吃水困难。据专家分析,到2010年,山西中等干旱年的缺水量将达50亿立方米,。山西水污染严重。在全国污染严重的30个城市中,山西占了13个。十五末,山西仍有109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其中,。 2山西缺水的原因分析山西缺水,根本原因何在?缺水之痛,究竟有多重?只有深入分析山西缺水的主客观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找出解决山西缺水困惑的出路。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属于半干旱气候区域,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水资源先天不足。降水量具有季节上和区域上分布不均匀和降水变化不稳定性,且蒸发量较大。,且由南至北逐渐下降,,降水量最小的朔州只有406毫米。(中国水利报,2007-04-25,山西出招破解水“困”难题)从河流水系上看,除北部有汇水面积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极少支流自内蒙古流入山西外,其余河流均呈辐射状自省内向四周发散,流向省外。界西,滔滔黄河与山西擦肩而过,山高水低,利用极为不便。 。工程性缺水也是造成山西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据山西省水利厅的资料显示,建国以来,山西共建成水库730座,其中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57座,总库容45亿立方米,数量与容量均未超过全国的1%,相当于周边省份的10%-15%,而且,令人忧心的是,目前各大中小型水库普遍存在着老化失修,淤积严重的问题,全省已建水库淤积量高达12亿立方米,不到河川径流的1/10,调蓄能力严重不足。近30年来山西省晋动工建设了张峰、横泉等3个水库,但至今尚未投入使用。至此,,“肥水”流入了“外人田”。 。山西之长在于煤。煤炭业的发展推动了山西的经济发展,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采煤同时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程度。由于煤炭的开采,破坏隔水层,疏干地下水,打破了地下水源原有的自然平衡,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