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语言的认同性与文化心理.pdf.pdf

格式:pdf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语言的认同性与文化心理.pdf.pdf

上传人:zbggqyk171 2016/1/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语言的认同性与文化心理.pdf.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OCEANUNIVERSITYOFCHINA(SocialSciencesEdition)2008年第6期N().(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071)摘要:所谓“语言认同”是包含名词性的“身份”与动词性的“认同”的一个概念,其实质是一种人为的文化选择。社团语境中的语言认同包括主动认同和被动认同,其语言身份的认同度与语言社团的规模成反比;个人交际语境下语言身份的认同随交际话题交集的不断增大而加强,与语言基调的丰富程度呈正态分布;这些现象是语言身份认同与民族文化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语言身份认同不仅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同时也是文化心理形成的动力之一。关键词:语言认同;社团语境;个人交际语境;文化心理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5X(2008)06—0078—04英文的“Identity”这个词通常有两个含义:1)指人的“身份”;2)一致。这两种意思都是相对静态的、名词性的概念,是指人通过一定方式获得的生理、社会、心理特征;如果考虑人类获得这一特征的过程,“Identity”这个词其实还有相对动态的动词性的含义,即“认同”。名词性的“身份”或“一致”与动词性的“认同”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前者强调选择的结果,后者强调选择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本文所说的“语言认同”实际上同时包含着动态与静态两个方面。但本文论述的重点在其动态方面,故称之为“语言认同”。如果把语言认同看成是受各种各样因素制约的人为选择,①那么,这种选择应该包括主动选择和被动选择两个方面。而且,它的认同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必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完成。语言认同是一种文化心理的趋同现象,它与文化心理的认同程度成正向关系一一语言身份的相似度越高,文化心理的认同度也就愈高。当语言成为重现或追溯民族文化最直接的方式时,它就不再单单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而变成了文化的象征,具有了文化身份,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文化,并以这种文化身份存在。这种共同的语言身份特征,将相同文化背景的族群链接在一起,使他们即使处在异地他乡也能得到社会的归属感和心理的慰藉。语言认同的语境可以分为两大类:社团语言环境和个人交际环境。社团语言环境,是指由特定目的及言语特色形成的社会群体环境,包括处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某个民族语言环境,和同一语言内部地域方言和行业语言环境。从共性的社会语言交流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身份。社团语言注重该群体的共性身份,其成员通常会主动地接受这种语言身份,从而与其他成员一起形成文化、心理的共鸣,确立其文化地位。个人交际环境指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共同语交流的环境,个人交际注重语言的殊性身份,从而受到交际话题、言语基调(包括语气、情态、称呼)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语言认同放在这两种语言交际环境中加以考察。社团语境下的语言认同我们这里讨论的社团语境(munity)是指人类语言交际中的一个具体的交际系统,即同语言系统内的语言社团、方言社团和行业社团。(~)同一语言系统内的语言认同长期在外工作、学****或生活过的人都有这样一种经历,当他或她在工作、生活中突然问听到熟悉的家乡口音时,会情不自禁地感到欣喜,一种亲切的感受油然而生,这就是一种语言心理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