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文档名称:

教育还需要惩罚吗.pdf.pdf

格式:pdf   页数: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育还需要惩罚吗.pdf.pdf

上传人:sftnqws018 2016/1/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育还需要惩罚吗.pdf.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敏又汇200811(中旬刊)教育还需兽惩罚吗口祝爱婷(三门县教师进修学校浙江·台州317100)摘要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万能的,任何教育方法都有它的利弊和局限性。今天我们在大力推崇常识教育的同时,仍然需要结合合理的惩罚教育,只有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才是我们所提倡的。关键词教育方法常识教育惩罚教育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某报载:一学校因对学生滥用赏识教育,而致使课堂纪律涣散,教师一旦用批评的方法,学生小则痛哭流涕,大则以死相挟,致使教育工作者无所适从,举步维艰。时下教育兴起了一阵流行风,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尊重教育、夸奖教育等名词屡屡见诸于各大报刊杂志。在一些报刊上,甚至被冠以“一场教育的革命”,“教育孩子的灵丹妙药”,成为当下教育者的一种主流选择。于是有人便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甚至有人把它推到了极端,提出要实施“无批评教育”。我们不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寻一下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赏识教育的理论渊源,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这是人们心理的最高需要。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也曾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教育心理学还认为:渴望被信任,被重视,被看得起是学龄儿童或青少年最大心理需求。尤其是处在成长高峰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羡慕、好感和赞扬,渴望得到老师和其他***的尊重便成为这一年龄段的第一心理需求。赏识教育是依据人性的这种本质需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以表扬、激励为主要教育方法的一种教育模式或教育理念。我们能看到赏识教育给教育所带来的作用显而易见的,坚持人性化、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自信无疑是教育的一大进步,特别是针对那些对学****方面有自卑感,性格内向的学生,赏识教育如同冬天里的阳光一样温暖了他们。然而,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万能的,任何一种教育方式的推崇,。如果对某一教育方法的推崇到了夸大其本身所具有的作用时,便会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个极端,这其实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做法,并不真正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教育也应该追求多样化。每一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人生观的家长们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性格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教育工作者都套用一种教育方式去针对全体学生,那并不都适用。我们是七十年代出生的一代,那个时代崇尚谦虚教育,谦虚教育有谦虚教育的缺欠,它让在那个年代成长的我们胆小懦弱不自信。但赏识教育也有赏识教育的弊病。它让孩子妄自尊大,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如果应用在独生子女一代身上,这个弊病就会更加突出。流行的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也不一定就是最适合的,如果把某一理论视为万能,奉为神明,那只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就象本文开头所看到的例子一样。那么应对这种教育现象,我们应持什么态度呢?作为一名教育文章编号:1672-7894(2008)11—099—01工作者,我们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如何发挥其有效作用呢?我认为,让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有效的结合进行是可行的办法。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当你频繁地使用表扬已经使他不以为然变得麻木时,当你害怕使用批评伤其自尊而一味地对其说教,却不仅没有触动他们的心灵,反而使孩子在你的絮叨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