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子夜》读后感1.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子夜》读后感1.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1/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子夜》读后感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读《子夜》有感——黄国滨在这短短的一个学期里,我好好的读了一本著作,最感兴趣的还是茅盾的《子夜》。没看之前就听说这本书主要写的是民族工业资本家吴工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我本来就对经济方面特别感兴趣,所以我迫切想了解此书的具体情节。连续几天,我都捧着《子夜》在看,它让我爱不释手,越看越有劲,四天过去了,我终于把390页的《子夜》看完了。说真的,这本书的确写的太妙了。在《子夜》中,茅质以其独特的视角,将政治性、忠实性、现代性及网络性融为一体。《子夜》是一部政治色彩浓郁的小说,它不仅描绘了城市、农村各种政治势力的较童,而且揭示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子夜》忠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现实生活和时代面貌;《子夜》的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场景描写都具有明显的现代性;在情节、结构上具有网络性特色。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倡导者和建设者,在其理论的指导下,他创作了长篇小说《子夜》。《子夜》是茅盾优秀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巨著。《子夜》是一部政治色彩很浓郁的小说。作者后来多次说明,这部小说的写作意图同当时颇为热闹的中国社会硅质论证战有关。即是回答了托派:中国并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中国2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小说以磅礴的气势,展现了1930年夏天国内的政治风云。1929年以来世界经济的大恐慌、大萧条及1930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沿陇海线的中原大战是小说的政治背景。城市里复兴起来的工人运动、农村里爆发的武装斗争,直接反映在小说之中,构成情节的一部分。昊公馆,八方诸候汇集;交易所,魔影憧憧,民族资本与买办资本进行命运决战;丝厂内,劳资交火,阴谋吞噬正义。到处是刀光剑影,到处有火光,到处有陷井。这是当时的社会政治斗争在小说门身的再现。《子夜》以民族资本家昊荪甫为中心人物,通过他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与工人群众的矛盾冲突,以及围绕这两缤矛盾冲突和吴荪甫家庭、社会关系的各式各徉的人物描写,、博战。在集中揭示城市斗争生活的同时,通过吴荪甫与农村的联系,作品的画而也转向了农村,尽管这部分未能充分展开,却也显示了农民与地L阶级的矛盾斗争。而吴荪甫就在这惊心动魄的阶级博斗,挣扎并陷入失败的悲剧境地,从而形象地说明了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亦即国民党反动统治更加依附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以及它们支持的封建军阀混战,使中国更加殖民地化了。从而揭示中国的社会性质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子夜》的政治性还在于它表现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围绕吴荪甫与裕华丝厂工人群众的冲突,作品展现了工人不断扩大3的罢工斗争。此外,农民武装占领双桥镇,以及侧面反映红军革命胜利发展的形势,不同程度地显示出日益发展的革命力量。这些斗争反映了人民大众与三大敌人的根本矛盾,并透出曙光,与吴荪甫的悲剧命运形成强烈的对比,使人确信中国的前途正孕育在这方兴未艾的工农斗争中。作品题名《子夜》,意指它所描绘的是中国最黑暗的时代,但这是黎明前的黑暗,昭示着中国人民将冲破黑暗走向黎明。《子夜》的命名蕴涵着深刻的寓意。“子夜”即半夜,即已半夜,离黎明就不远了,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反映出小说的故事发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旧中国社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即将冲破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决信心,“子夜”